|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7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研究设计 | 第11-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 ·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 ·创新点 | 第14页 |
| ·基本概念及其内涵 | 第14-17页 |
| ·研究型大学 | 第14-15页 |
| ·程教育 | 第15页 |
| ·创新型人才 | 第15-17页 |
| 2 国内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现状 | 第17-23页 |
| ·国内工程科技人才基本状况 | 第17-19页 |
| ·我国工程科技人才数量位居世界前列 | 第17页 |
| ·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趋于合理 | 第17-18页 |
| ·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改革举措 | 第18-19页 |
| ·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 第19-23页 |
| ·教育理念 | 第20页 |
| ·培养模式 | 第20页 |
| ·工程训练 | 第20页 |
| ·国际化 | 第20-21页 |
| ·产学研合作 | 第21页 |
| ·评价体系 | 第21-22页 |
| ·工程伦理 | 第22-23页 |
| 3 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特质分析 | 第23-28页 |
| ·工程领域对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多样化 | 第23-24页 |
| ·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普遍特点与多层次特质 | 第24-25页 |
| ·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规模要与经济增长相适应 | 第25-27页 |
| ·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 第27-28页 |
| 4 国外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 第28-32页 |
| ·国外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模式及其特点 | 第28-30页 |
| ·研究指导型模式 | 第29页 |
| ·“双元制”模式 | 第29-30页 |
| ·CDIO模式 | 第30页 |
| ·国外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改革趋势 | 第30-32页 |
| 5 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案例分析 | 第32-36页 |
| ·建立了以“131”方案为核心的精英人才培养体系 | 第32-34页 |
| ·实施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 第32-33页 |
| ·积极开展“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研究型教学模式 | 第33页 |
| ·构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管理模式 | 第33-34页 |
| ·搭建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平台,提升精英教育育人水平 | 第34-35页 |
| ·案例总结 | 第35-36页 |
| 6 研究型大学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探析 | 第36-45页 |
| ·我国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改革趋势及问题分析 | 第36-39页 |
| ·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的问题 | 第36-37页 |
| ·培养方案调整趋势分析 | 第37页 |
| ·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待发挥 | 第37页 |
| ·程实训的缺失 | 第37-38页 |
| ·“被国际化”的问题 | 第38页 |
| ·创新环境建设的问题 | 第38-39页 |
| ·研究型大学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改进建议 | 第39-45页 |
| ·研究型大学创新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理念与目标定位 | 第39-40页 |
| ·构建内涵丰富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途径 | 第40-41页 |
| ·建设更具创新活力和工程实践经历的师资队伍 | 第41页 |
| ·建立寓教于研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 | 第41-43页 |
| ·深化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 | 第43-44页 |
| ·构建有利于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发挥作用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 第44-45页 |
| 结论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