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12-13页 |
| ·研究的问题和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4-16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14-15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15-16页 |
| ·地方国有融资平台公司的基本内涵及其研究综述 | 第16-22页 |
| ·国有融资平台公司的基本内涵 | 第16页 |
| ·国有融资平台公司与当地政府的关系 | 第16-17页 |
| ·地方国有融资平台公司的基本内涵 | 第17-18页 |
| ·国内外学者关于国有融资平台公司的文献综述 | 第18-22页 |
| 第2章 地方国有融资平台公司的发展背景与发展历程 | 第22-27页 |
| ·地方国有融资平台公司的发展背景 | 第22-23页 |
| ·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 第22页 |
| ·分税制改革的催动 | 第22页 |
| ·经营城市理念的兴起带动 | 第22-23页 |
| ·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推动 | 第23页 |
| ·地方国有融资平台公司的发展历程 | 第23-27页 |
| ·初创探索期(1992-1998) | 第24页 |
| ·快速发展期(1998-2008) | 第24-25页 |
| ·高速发展期(2009年至今) | 第25-27页 |
| 第3章 龙泉驿区国有融资平台概括、运行机制及贡献 | 第27-32页 |
| ·基本概况 | 第27-28页 |
| ·龙泉驿区国有融资平台公司的运行机制 | 第28-29页 |
| ·资金流程 | 第28页 |
| ·融资模式 | 第28页 |
| ·偿债能力 | 第28页 |
| ·组织形式 | 第28-29页 |
| ·基本职能 | 第29页 |
| ·与土地储备机构的内在联系 | 第29页 |
| ·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情况 | 第29-32页 |
| ·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得到全面提升 | 第29-30页 |
| ·项目融资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 第30页 |
| ·有效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任务 | 第30页 |
| ·有力地推进了消费需求,确保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 第30-32页 |
| 第4章 龙泉驿区国有融资平台公司的风险因素及风险防范 | 第32-41页 |
| ·风险因素 | 第32-34页 |
| ·偿债风险加剧 | 第32-33页 |
| ·政策性风险凸显 | 第33页 |
| ·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 | 第33页 |
| ·由地方政府违规担保引发的财政支付风险日益凸显 | 第33-34页 |
| ·项目资金使用违规挪用现象严重 | 第34页 |
| ·维稳压力持续增大 | 第34页 |
| ·风险成因分析 | 第34-36页 |
| ·财税体制是国有融资平台公司风险产生的诱因 | 第34-35页 |
| ·金融机构激烈的竞争态势是国有融资平台公司风险扩大的“助推器” | 第35页 |
| ·平台自身缺陷及其监管不足是国有平台风险膨胀的重要原因 | 第35页 |
| ·盲目的政绩攀比是国有融资平台公司风险猛增的主因 | 第35-36页 |
| ·风险防范与控制 | 第36-41页 |
| ·缩小债务规模,拓宽国有融资平台公司融资渠道 | 第36页 |
| ·掌握国家政策导向,引导国有融资平台公司规范有序发展 | 第36-37页 |
| ·健全内部治理机制,提升国有融资平台公司的投融资效率 | 第37-38页 |
| ·监控贷款资金流向,规范政府担保行为 | 第38页 |
| ·完善问责机制,确保国有融资平台公司资金规范使用 | 第38-39页 |
| ·理顺体制机制,确保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 第39-41页 |
| 第5章 龙泉驿区国有融资平台公司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考 | 第41-43页 |
| ·把握机遇,改善融资平台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 | 第41页 |
| ·超前谋划,构建融资平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布局 | 第41页 |
| ·做强主业,真正把平台打造成城市的综合运营商 | 第41-42页 |
| ·重视金融产品的利用,拓宽投融资渠道 | 第42-43页 |
| 结论 | 第43-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