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结构安排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理论回顾及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22页 |
·动态能力理论回顾及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动态能力的思想萌芽 | 第14页 |
·动态能力的理论渊源 | 第14-15页 |
·动态能力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企业成长理论回顾及相关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企业成长理论的渊源 | 第17-18页 |
·企业成长相关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钱德勒企业史学研究综述 | 第19页 |
·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机制相关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相关研究发展趋势 | 第20-22页 |
第三章 高新技术企业及其成长的知识特性 | 第22-30页 |
·知识的有关概念 | 第22-24页 |
·知识的概念与分类 | 第22页 |
·知识经济、知识企业与知识管理 | 第22-24页 |
·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特性 | 第24-25页 |
·高新技术企业的概念界定 | 第24-25页 |
·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运行 | 第25页 |
·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内涵和基础 | 第25-27页 |
·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内涵 | 第25-26页 |
·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基础 | 第26-27页 |
·知识创新与高新技术企业成长 | 第27-30页 |
第四章 动态能力与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关系分析 | 第30-46页 |
·高新技术企业动态能力的涵义维度 | 第30-33页 |
·高新技术企业动态能力的涵义 | 第30-31页 |
·高新技术企业动态能力的维度 | 第31-33页 |
·高新技术企业动态能力的作用机理 | 第33-36页 |
·企业成长依赖于持续竞争优势 | 第33页 |
·持续竞争优势根源于动态能力 | 第33-34页 |
·动态能力与企业成长关系模型 | 第34-36页 |
·高新技术企业动态能力的提升路径 | 第36-39页 |
·知识创造、动态能力与企业成长 | 第36页 |
·知识并购、动态能力与企业成长 | 第36-37页 |
·知识网络、动态能力与企业成长 | 第37-38页 |
·跨国知识、动态能力与企业成长 | 第38-39页 |
·高新技术企业动态能力的影响因素 | 第39-41页 |
·组织学习 | 第39-40页 |
·组织结构 | 第40页 |
·创业导向 | 第40页 |
·企业文化 | 第40-41页 |
·动态能力视角下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机制的模型构建 | 第41-46页 |
·理论模型的设计与说明 | 第41-42页 |
·基于 AHP 的高新技术企业动态能力层次结构分析 | 第42-46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第46-57页 |
·案例选材及其意义 | 第46-47页 |
·案例企业概况 | 第46-47页 |
·案例选材意义 | 第47页 |
·动态能力与案例企业成长 | 第47-55页 |
·环境洞察与案例企业成长 | 第47-49页 |
·技术创新与案例企业成长 | 第49-50页 |
·管理创新与案例企业成长 | 第50-52页 |
·制度创新与案例企业成长 | 第52-53页 |
·战略变革与案例企业成长 | 第53-55页 |
·案例企业的启示与反思 | 第55-5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研究结论 | 第57-58页 |
·本文贡献与局限 | 第58页 |
·研究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