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前言 | 第8-27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8-9页 |
二、研究目标、内容和意义 | 第9-10页 |
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相关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0-19页 |
四、相关学科的理论供给 | 第19-23页 |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3页 |
六、研究设计 | 第23-27页 |
第一章 幼儿进餐行为描述 | 第27-54页 |
一、注意力集中的进餐行为 | 第27-31页 |
(一) 在家园进餐,幼儿基本有能力使用餐具自主进餐 | 第27-28页 |
(二) 在家园进餐,幼儿使用餐具之外仍会徒手操作 | 第28-29页 |
(三) 在园进餐,大班幼儿能参与餐前服务 | 第29-30页 |
(四) 在园进餐,幼儿会自己整理餐具 | 第30页 |
(五) 在家进餐,幼儿有机会自选食物 | 第30-31页 |
二、注意力分散的进餐行为 | 第31-50页 |
(一) 进餐中与食物有关的分心行为 | 第31-33页 |
(二) 进餐中与食物无关的分心行为 | 第33-38页 |
(三) 与同伴有关的进餐行为 | 第38-40页 |
(四) 伴随教师干预的进餐行为 | 第40-44页 |
(五) 伴随家长干预的进餐行为 | 第44-50页 |
三、与进餐习惯相关的进餐行为 | 第50-54页 |
(一) 幼儿家园进餐中良好的进餐习惯 | 第50-51页 |
(二) 幼儿家园进餐中不良的进餐习惯 | 第51-54页 |
第二章 幼儿家园进餐行为及相关要素的差异比较 | 第54-62页 |
一、幼儿家园进餐行为的差异 | 第54-58页 |
(一) 幼儿家园进餐自主性的差异 | 第54页 |
(二) 幼儿家园不良进餐习惯表现的差异 | 第54-56页 |
(三) 幼儿家园进餐时所提要求的差异 | 第56-57页 |
(四) 幼儿家园娱乐行为的差异 | 第57页 |
(五) 幼儿关注到成人“无关”行为后的行为差异 | 第57-58页 |
(六) 幼儿家园“进餐比赛”愿望的差异 | 第58页 |
二、成人干预行为的差异 | 第58-61页 |
(一) 成人干预策略的差异 | 第58-59页 |
(二) 成人干预方式及结果的差异 | 第59-61页 |
三、家园进餐环境的差异 | 第61-62页 |
(一) 幼儿家园餐具使用的差异 | 第61页 |
(二) 幼儿家园食物选择的差异 | 第61页 |
(三) 幼儿家园整理餐具的差异 | 第61-62页 |
第三章 幼儿家园进餐差异之原因解析 | 第62-74页 |
一、身心特点是影响幼儿进餐行为的前提原因 | 第62-64页 |
(一) 幼儿的食欲受其运动消耗、身体状况、睡眠、情绪等因素的影响 | 第62-63页 |
(二) 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的年龄特点影响幼儿进餐注意力的分配 | 第63页 |
(三) 幼儿的气质特点与幼儿进餐行为表现有一定的关系 | 第63-64页 |
二、外在环境是影响幼儿进餐差异的现实原因 | 第64-74页 |
(一) 进餐食物和隐性进餐规范是影响幼儿家园进餐差异的直接原因 | 第64-65页 |
(二) 进餐环境是影响幼儿家园进餐差异的主要原因 | 第65-69页 |
(三) 家园教育是影响幼儿家园进餐差异的关键原因 | 第69-74页 |
第四章 幼儿家园进餐行为之改善策略 | 第74-84页 |
一、认识幼儿的身心特点,注重内在因素的影响是改善幼儿家园进餐行为的前提 | 第74-75页 |
(一) 认识幼儿的生理特点,注意运动、睡眠、情绪等对进餐食欲的影响 | 第74-75页 |
(二) 认识幼儿的心理特点,注意年龄特点、气质特点对进餐行为的影响 | 第75页 |
二、构建适宜的家园进餐环境,注重幼儿的饮食心理是改善幼儿家园进餐行为的重点 | 第75-82页 |
(一) 幼儿园应当注意保护烹调好的食物的色香味形 | 第75-76页 |
(二) 家庭中进餐应当明确进餐规则,做好进餐准备 | 第76-77页 |
(三) 家长可以给予幼儿自我锻炼的机会与平台 | 第77页 |
(四) 家长应当采取有效合理的干预策略与方式 | 第77-79页 |
(五) 家园进餐时应当保持相对安静的进餐环境 | 第79页 |
(六) 家园应当留有一定空间让幼儿探索与发现 | 第79-81页 |
(七) 家园应巧用同伴榜样的影响来改善幼儿进餐行为 | 第81-82页 |
三、协调一致的家园环境,注重中间系统的交互影响是改善幼儿家园进餐行为的保证 | 第82-84页 |
(一) 协调家园之间教养观念与教养行为的一致 | 第82页 |
(二) 协调家庭内部教养观念与教养行为的一致 | 第82-84页 |
第五章 对本研究的反思 | 第84-86页 |
一、对研究过程的反思 | 第84-85页 |
(一) 研究样本的反思 | 第84页 |
(二) 研究资料整理与分析的反思 | 第84页 |
(三) 研究效度的反思 | 第84-85页 |
二、对进一步研究空间的反思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1页 |
后记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