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 ·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 ·关于双及物句式的相关研究 | 第10-14页 |
| ·“给+N(我)+XP”的句法功能及“给”的词性界定 | 第14-15页 |
| ·关于动词“给”和介词“给”的义素传承及相关问题 | 第15-16页 |
| ·本文研究的范围及对象 | 第16-17页 |
| ·本文解决问题拟采用的理论、方法及语料来源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给我1+XP_1”的构式义及“XP_1”的考察 | 第18-28页 |
| ·原型构式“给我1+XP_1”语义分析 | 第18-19页 |
| ·“给我1+ XP_1”的构式义解读 | 第18-19页 |
| ·“XP_1”的句法语义属性分析 | 第19页 |
| ·原型构式“给我1+ XP_1”的句法描写 | 第19-26页 |
| ·“XP_1”为典型名词的语法、语义特征 | 第19-21页 |
| ·“XP_1”为非典型名词的语法、语义特征 | 第21-25页 |
| ·“XP_1”的另类情况 | 第25-26页 |
| ·小结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给我2+XP2”的构式义及“XP2”的考察 | 第28-38页 |
| ·承继构式“给我2+XP2”构式义的解读 | 第30页 |
| ·构式“给我2+XP2”的下位分类 | 第30-36页 |
| ·伴随实物的交付和转移,“我”充当接受者 | 第30-32页 |
| ·指明动作的目标及指向,“我”充当承受者 | 第32-35页 |
| ·暗含服务的给予和提供,“我”充当受益者 | 第35-36页 |
| ·小结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给我3+XP_3”的构式义及“XP_3”的考察 | 第38-49页 |
| ·承继构式“给我3+XP_3”构式义的解读 | 第40页 |
| ·构式块“XP_3”的句法语义描写 | 第40-47页 |
| ·动词词组 VP 构成“XP_3”的相关情况 | 第41-46页 |
| ·形容词词组 AP 构成“XP_3”的相关情况 | 第46-47页 |
| ·小结 | 第47-49页 |
| 第五章 “给我+XP”承继理据探究 | 第49-58页 |
| ·构式整体与构式块间的互动 | 第49-55页 |
| ·“XP”的句法功能转变动因 | 第49-51页 |
| ·“给”与“我”的句法功能转变动因 | 第51-55页 |
| ·话语标记“给我3”的产生理据探究 | 第55-56页 |
| ·小结 | 第56-58页 |
| 第六章 结语 | 第58-61页 |
| ·结论 | 第58页 |
| ·理论蕴含及意义 | 第58-59页 |
| ·待解决的问题和启示 | 第59-60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60-61页 |
| ·语言材料的搜集 | 第60页 |
| ·研究方法的选取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