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约束对我国上市公司投资的影响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1 导论 | 第6-12页 |
·研究背景 | 第6-7页 |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7-8页 |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8页 |
·研究思路 | 第8-9页 |
·本文的结构和研究框架 | 第9-10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0-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37页 |
·公司投资的相关理论 | 第12-18页 |
·投资的定义 | 第12页 |
·早期的公司投资理论 | 第12-16页 |
·投资的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6-17页 |
·投资的自由现金流理论 | 第17-18页 |
·国外融资约束与公司投资的研究综述 | 第18-29页 |
·理论模型 | 第19-21页 |
·研究结论 | 第21-24页 |
·融资约束替代指标的衡量 | 第24-26页 |
·理论解释 | 第26-29页 |
·国内相关实证研究综述 | 第29-32页 |
·以股利支付率作为融资约束变量 | 第29-30页 |
·以股权结构作为融资约束变量 | 第30-31页 |
·以负债水平作为融资约束变量 | 第31页 |
·其他相关研究 | 第31-32页 |
·投资的相关研究评述及启示 | 第32-37页 |
·投资的相关研究评述 | 第32-33页 |
·我国上市公司投融资现状简述 | 第33-35页 |
·投资的相关研究对我国的启示 | 第35-37页 |
3 研究假设与设计 | 第37-48页 |
·主要指标的设计与计量 | 第37-41页 |
·投资与内部现金流 | 第37-38页 |
·托宾Q | 第38-39页 |
·融资约束衡量指标 | 第39-41页 |
·公司投资模型 | 第41-45页 |
·新古典模型 | 第41页 |
·销售加速模型 | 第41-42页 |
·托宾Q模型 | 第42-43页 |
·本文回归模型的确立 | 第43-45页 |
·假设的提出 | 第45-46页 |
·样本选择 | 第46-48页 |
4 实证检验结果和分析 | 第48-71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8-50页 |
·样本总体的投资及其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 | 第48-49页 |
·样本总体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9-50页 |
·样本总体的相关性分析 | 第50-51页 |
·样本总体的多元线性回归和检验结果分析 | 第51-55页 |
·回归结果分析 | 第51-54页 |
·动因检验分析 | 第54-55页 |
·按已获利息倍数分类的投资敏感性分析 | 第55-61页 |
·回归结果分析 | 第55-59页 |
·动因检验分析 | 第59-61页 |
·按公司规模分类的投资敏感性分析 | 第61-71页 |
·以总资产为分类标准的投资敏感性分析 | 第62-64页 |
·以主营业务收入为分类标准的投资敏感性分析 | 第64-66页 |
·以总市值为分类标准的投资敏感性分析 | 第66-68页 |
·不同公司规模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动因分析 | 第68-71页 |
5 结论、建议与展望 | 第71-78页 |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71-74页 |
·基于研究结论的建议 | 第74-77页 |
·提高资本市场效率 | 第74-75页 |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第75页 |
·强化债权约束 | 第75-76页 |
·重视中小企业的成长 | 第76-77页 |
·研究的局限性和后续研究的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5页 |
附录 | 第85-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