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位的企业核心员工评价与激励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理论意义 | 第14-15页 |
·现实意义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21页 |
·研究内容、创新点 | 第21-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创新点 | 第22页 |
·可行性分析 | 第22页 |
·结构框架和章节安排 | 第22-24页 |
第2章 激励与激励理论 | 第24-40页 |
·激励的涵义 | 第24-26页 |
·激励思想 | 第26-28页 |
·西方的激励思想 | 第26-27页 |
·中国古代的激励思想 | 第27-28页 |
·激励的作用 | 第28-30页 |
·激励机制 | 第30-31页 |
·激励机制的涵义 | 第30-31页 |
·激励机制与激励手段 | 第31页 |
·激励理论 | 第31-39页 |
·管理学激励理论 | 第32-38页 |
·内容型激励理论 | 第32-35页 |
·过程型激励理论 | 第35-37页 |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 第37-38页 |
·综合型激励模型 | 第38页 |
·经济学激励理论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企业核心员工 | 第40-53页 |
·企业核心员工的内涵 | 第40-44页 |
·企业核心员工的定义 | 第40-42页 |
·企业核心员工的特征 | 第42-44页 |
·确定企业核心员工的方法 | 第44-45页 |
·定性方法 | 第44页 |
·定量方法 | 第44-45页 |
·核心员工与知识员工、中高层管理者的区别 | 第45-47页 |
·核心员工与知识员工的区别 | 第45-46页 |
·核心员工与中高层管理者的区别 | 第46-47页 |
·核心员工与一般员工的区别 | 第47-48页 |
·企业核心员工的重要性 | 第48-50页 |
·企业核心员工的作用 | 第48-49页 |
·企业核心员工流失的负面影响 | 第49-50页 |
·企业核心员工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误区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生态位 | 第53-65页 |
·生态位概念的发展历程 | 第53-57页 |
·生态位思想的萌芽和形成阶段 | 第53-55页 |
·生态位概念及理论的定量化及完善阶段 | 第55-57页 |
·生态位理论的应用 | 第57-62页 |
·企业生态位 | 第57-58页 |
·人力资源生态位 | 第58-60页 |
·人力资源生态位的界定 | 第59-60页 |
·人力资源生态位的类别 | 第60页 |
·人力资源生态位与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的区别 | 第60-61页 |
·企业核心员工生态位的内涵 | 第61-62页 |
·生态位测度方法 | 第62-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基于改进生态位测度的企业核心员工评价模型 | 第65-78页 |
·人力资源生态位测度方法 | 第65-66页 |
·构建模型的指导思想 | 第66页 |
·模型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66-67页 |
·改进生态位测度方法 | 第67-77页 |
·企业核心员工生态因子选择及模型的建立 | 第67-71页 |
·构造判断矩阵、确定指标权重 | 第71-74页 |
·改进生态位测算方法 | 第74-75页 |
·实例 | 第75-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6章 企业核心员工激励机制 | 第78-92页 |
·激励资源 | 第78页 |
·建立激励机制的原则 | 第78-79页 |
·不同生态位层次核心员工的激励机制设计 | 第79-80页 |
·激励对策 | 第80-90页 |
·报酬激励—薪酬 | 第81-85页 |
·薪酬管理原则 | 第82页 |
·薪酬水平的确定 | 第82-83页 |
·福利 | 第83-84页 |
·股票期权 | 第84-85页 |
·精神激励 | 第85-90页 |
·目标激励 | 第85页 |
·工作激励 | 第85-86页 |
·尊重无价 | 第86-87页 |
·企业文化激励 | 第87-88页 |
·声誉激励 | 第88页 |
·合理规划企业核心员工职业生涯 | 第88页 |
·实施员工援助项目激励 | 第88-89页 |
·自我激励 | 第89-90页 |
·激励核心员工时应注意的问题 | 第90页 |
·评估激励对策并反馈信息 | 第90-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结论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
附录 | 第97-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作者简介 | 第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