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引言 | 第9-36页 |
一、为什么选择鲁迅、萧红和穆旦作为论文研究对象 | 第9-17页 |
二、乡愁与生命诗学 | 第17-36页 |
1. 乡愁的定义 | 第17-23页 |
2. 生命诗学 | 第23-32页 |
3. 生命形态:漂泊·寻找·皈依 | 第32-36页 |
第一章 童年叙事 | 第36-60页 |
一、儿童的发现 | 第37-54页 |
二、儿童视角 | 第54-56页 |
三、书写童年 | 第56-57页 |
四、神话:人类童年的隐喻 | 第57-60页 |
第二章 故乡怀想 | 第60-100页 |
一、故乡进入文学世界 | 第60-61页 |
1. 追忆的写作 | 第60页 |
2. 故乡姿态 | 第60-61页 |
3. 现代作家书写故乡的异同 | 第61页 |
二、故乡三层面:身体故乡(世俗)、文学故乡(审美)、精神故乡(终极 | 第61-63页 |
三、隐喻的故乡 | 第63-82页 |
1. 传统作为故乡 | 第63-65页 |
2. 语言作为故乡 | 第65-74页 |
3. 神话作为故乡 | 第74-82页 |
四、死亡是人类永远的故乡 | 第82-100页 |
1. 死亡书写 | 第82-86页 |
2. 从“死”到“死后” | 第86-99页 |
3. 鬼与鬼世界的迷恋 | 第99-100页 |
第三章 大地抒情 | 第100-125页 |
一、土地意识:从传统到现代 | 第100-101页 |
二、大地的含义 | 第101-105页 |
三、大地时空体 | 第105-113页 |
1. 大地的时间与空间 | 第105-107页 |
2. 从圆圈到残缺:大地时空的现代性 | 第107-113页 |
四、无地与否定诗学 | 第113-117页 |
五、中间物:此在的大地 | 第117-118页 |
六、在大地上:物质与诗意 | 第118-121页 |
1. 物质层面:大地的民间风俗 | 第118页 |
2. 诗意层面:语言的大地,意象的大地 | 第118-121页 |
七、孤独作为人本身存在的生命状态 | 第121-125页 |
结语 在追忆童年、回望故乡、大地漂泊中寻找信仰的终极家园 | 第125-127页 |
一、爱与大爱:用爱抗拒时间 | 第125页 |
二、虔信与怀疑 | 第125-126页 |
三、出发、行走、归宿 | 第126-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0页 |
后记 | 第130-132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