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5页 |
第一章 阐释学概述 | 第5-13页 |
第一节 西方诠释学的几个发展阶段 | 第5-10页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学 | 第10-13页 |
第二章 文学翻译与阐释 | 第13-36页 |
第一节 文学翻译 | 第13-16页 |
第二节 文学文本的阐释 | 第16-36页 |
第三章 阐释之于循环 | 第36-48页 |
第一节 文本阐释循环图 | 第36-37页 |
第二节 文学文本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第37-38页 |
第三节 外国语思维与本族语思维的统一 | 第38-40页 |
第四节 对原作语言形式的感知和对原作艺术意境的感知之统一 | 第40-44页 |
第五节 语言分析和逻辑分析在理解过程中的统一 | 第44-46页 |
第六节 思想分析和艺术分析的统一 | 第46-48页 |
第四章 阐释之于创作 | 第48-52页 |
第一节 阐释与创作 | 第48页 |
第二节 阐释之于创作 | 第48-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55-60页 |
外文摘要 | 第60-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