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淀粉概述 | 第9页 |
·变性淀粉概述 | 第9-10页 |
·氧化淀粉及其复合变性淀粉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氧化淀粉的制备 | 第13-32页 |
·材料 | 第13-14页 |
·原料 | 第13页 |
·化学品 | 第13页 |
·仪器 | 第13-14页 |
·反应装置 | 第14页 |
·氧化淀粉制备实验方法 | 第14-15页 |
·测定方法 | 第15-17页 |
·羧基含量测定 | 第15-16页 |
·透明度测定 | 第16页 |
·布拉班德粘度测定 | 第16页 |
·白度测定 | 第16页 |
·沉降体积测定 | 第16-17页 |
·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17-18页 |
·恒定反应pH 值对氧化反应的影响 | 第17页 |
·非恒定反应pH 值对氧化反应的影响 | 第17页 |
·反应过程pH 值恒定与非恒定对氧化反应的影响对比 | 第17页 |
·温度对氧化反应的影响 | 第17-18页 |
·次氯酸钠用量对氧化反应的影响 | 第18页 |
·反应时间对氧化反应的影响 | 第1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8-31页 |
·恒定反应pH 值对氧化反应的影响 | 第18-21页 |
·非恒定反应pH 值对氧化反应的影响 | 第21-23页 |
·恒定反应pH 值与非恒定反应pH 值对氧化反应影响的对比 | 第23-24页 |
·反应温度对氧化反应的影响 | 第24-27页 |
·次氯酸钠用量对氧化反应的影响 | 第27-29页 |
·反应时间对氧化反应的影响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不同原料淀粉进行氧化后产品性能对比 | 第32-39页 |
·材料 | 第32页 |
·原料 | 第32页 |
·化学品 | 第32页 |
·仪器 | 第32页 |
·反应装置 | 第32页 |
·氧化淀粉制备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测定方法 | 第33页 |
·羧基含量测定 | 第33页 |
·透明度测定 | 第33页 |
·白度测定 | 第33页 |
·表观粘度测定 | 第33页 |
·对比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33-34页 |
·工艺条件验证实验 | 第33-34页 |
·相同工艺条件对比实验 | 第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4-37页 |
·不同反应pH 对氧化淀粉性能的影响(验证实验) | 第34页 |
·不同次氯酸钠用量对氧化淀粉性能的影响 | 第34-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氧化技术在复合变性淀粉生产中的应用 | 第39-43页 |
·材料 | 第39页 |
·原料 | 第39页 |
·化学品 | 第39页 |
·仪器 | 第39页 |
·反应装置 | 第39页 |
·制备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测定方法 | 第40-41页 |
·透明度测定 | 第40页 |
·乙酰基含量测定 | 第40页 |
·沉降积测定 | 第40-41页 |
·对比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氧化复合变性淀粉生产线工艺设计 | 第43-58页 |
·总论 | 第43页 |
·工艺设计 | 第43-51页 |
·原料区 | 第45-46页 |
·化学品区 | 第46-47页 |
·恒温反应区 | 第47页 |
·常温反应区 | 第47-48页 |
·水洗区 | 第48-49页 |
·脱水区 | 第49页 |
·干燥区 | 第49-50页 |
·成品区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页 |
·物料恒算和能量恒算 | 第51-55页 |
·物料恒算 | 第51-53页 |
·能量恒算 | 第53-55页 |
·设备选型 | 第55-56页 |
·原料区 | 第55页 |
·化学品区 | 第55页 |
·恒温反应区 | 第55页 |
·常温反应区 | 第55页 |
·水洗区 | 第55页 |
·脱水区 | 第55页 |
·干燥区 | 第55-56页 |
·成品区 | 第56页 |
·其他 | 第56-57页 |
·人力编制 | 第56页 |
·厂区布置 | 第56页 |
·污水处理 | 第56页 |
·技术经济分析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 第64-66页 |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