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毕竟”类副词研究
| 内容提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5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6页 |
| ·研究现状 | 第6-14页 |
| ·对情态(modality)的认识 | 第6-12页 |
| ·语气的分类与标准 | 第12-13页 |
| ·“毕竟”类副词的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 ·本文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语料来源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性质与类别 | 第15-31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5页 |
| ·基本性质 | 第15-18页 |
| ·句法上的高谓语 | 第15-16页 |
| ·语义上的情态标记 | 第16-18页 |
| ·范围与类别 | 第18-28页 |
| ·“毕竟” | 第18-20页 |
| ·“到底”、“究竟” | 第20-22页 |
| ·“总”类 | 第22-26页 |
| ·“终”类 | 第26-28页 |
| ·小结 | 第28-31页 |
| 第三章 意义与分布 | 第31-41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31页 |
| ·表义功能 | 第31-33页 |
| ·对比性 | 第31-32页 |
| ·排他性 | 第32-33页 |
| ·“毕竟”类副词的语气义 | 第33-36页 |
| ·语义结构分析 | 第33-35页 |
| ·确认语气的认定 | 第35-36页 |
| ·基本用法 | 第36-40页 |
| ·句类分布 | 第36-37页 |
| ·句型分布 | 第37-39页 |
| ·特殊格式:X+“毕竟”类+是+X | 第39-40页 |
| ·结语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表达与功能 | 第41-49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41页 |
| ·毕竟”类副词与语用标记语 | 第41-42页 |
| ·预设功能 | 第42-44页 |
| ·指明预设的作用 | 第42-43页 |
| ·“反常理”的情态功能 | 第43-44页 |
| ·强调功能 | 第44-46页 |
| ·正向强调和顺接强调 | 第44-45页 |
| ·焦点和重音 | 第45-46页 |
| ·评注和衔接 | 第46页 |
| ·缓和功能 | 第46-47页 |
| ·结语 | 第47-49页 |
| 第五章 语气副词“毕竟”的语义分析 | 第49-57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49页 |
| ·基本义和派生义 | 第49-51页 |
| ·“毕竟”的语法意义 | 第49-50页 |
| ·“毕竟”的功能体现 | 第50-51页 |
| ·“毕竟”的语义背景分析 | 第51-54页 |
| ·强调结论 | 第51-53页 |
| ·强调原因 | 第53-54页 |
| ·篇章连接功能 | 第54页 |
| ·“毕竟”的语义发展关系 | 第54-56页 |
| ·表时间与表结论 | 第55页 |
| ·表结论与表原因 | 第55-56页 |
| ·小结 | 第56-57页 |
| 结语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 后记 | 第62-63页 |
| 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63页 |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