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导论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大学新生适应性及其相关内容 | 第11-14页 |
·适应及其相关概念 | 第11-13页 |
·大学生适应性测量工具的研究 | 第13页 |
·大学新生适应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3-14页 |
·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的相关内容 | 第14-15页 |
·农业院校大学新生的特殊性 | 第14-15页 |
·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的研究现状 | 第15页 |
·分析与评价 | 第15-16页 |
3 研究方案 | 第16-19页 |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研究程序 | 第16-18页 |
·预测影响因素问卷的项目收集与形成 | 第16-17页 |
·研究假设 | 第17页 |
·正式调查 | 第17-18页 |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第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4 结果分析 | 第19-27页 |
·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的特点 | 第19-20页 |
·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与五大预测因素的关系 | 第20-23页 |
·不同个人背景下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的T检验比较 | 第20页 |
·家庭部分因素对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的方差分析 | 第20-22页 |
·五大预测因素中各连续变量与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的相关分析 | 第22-23页 |
·五大预测因素对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回归分析 | 第23-27页 |
5 讨论 | 第27-42页 |
·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特点的分析 | 第27-29页 |
·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9-37页 |
·个人背景对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影响 | 第29-31页 |
·家庭因素对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影响 | 第31-34页 |
·学校因素对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影响 | 第34-35页 |
·社会因素对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影响 | 第35-36页 |
·人格特质对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影响 | 第36-37页 |
·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措施的探讨 | 第37-42页 |
·重点加强新生情绪和交往活动的适应性教育 | 第37-38页 |
·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多位一体的机制 | 第38-40页 |
·增强对非农专业新生、非第一志愿新生、农村新生等特殊群体的关注 | 第40-42页 |
6 总结 | 第42-44页 |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42-43页 |
·本研究的创新 | 第43页 |
·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第43-44页 |
注释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