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22页 |
·研究目的和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文章框架及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文章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20-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创新点 | 第21-22页 |
2 会计信息失真对内部治理结构的影响 | 第22-33页 |
·会计信息失真的涵义分析 | 第22-24页 |
·对内部治理结构的诠释 | 第24-26页 |
·从契约论及企业所有权角度看公司治理结构 | 第24页 |
·公司治理结构的构成 | 第24-25页 |
·本文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界定 | 第25-26页 |
·不同契约者的利益驱动——基于会计信息经济作用的分析 | 第26-29页 |
·对债权人的经济作用 | 第26-27页 |
·对股东的经济作用 | 第27页 |
·对公司管理层的经济作用 | 第27-28页 |
·对政府的经济作用 | 第28页 |
·对其他潜在相关者和合作者的经济作用 | 第28-29页 |
·会计信息失真对内部治理结构的影响 | 第29-33页 |
·不利于契约的履行 | 第30页 |
·不利于企业所有权的合理安排 | 第30-31页 |
·无法建立合理的监督和激励机制 | 第31-33页 |
3 内部治理结构的缺陷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 第33-43页 |
·会计信息失真的机理与前提 | 第33-36页 |
·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机理分析 | 第33-35页 |
·会计信息失真的前提条件 | 第35-36页 |
·会计信息失真的内部治理结构机制分析 | 第36-43页 |
·特有股权结构下控股股东纵容造假的动机 | 第37-38页 |
·经理造假的短期行为动机 | 第38-39页 |
·信息失真的机会——监督激励的无效性 | 第39-41页 |
·职业道德问题 | 第41-43页 |
4 内部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失真关系的实证检验 | 第43-63页 |
·舞弊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特征的研究 | 第43-47页 |
·股权结构特征 | 第43-45页 |
·董事会特征 | 第45-47页 |
·小结 | 第47页 |
·内部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失真关系的实证检验 | 第47-63页 |
·文献回顾 | 第47-50页 |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 第50-53页 |
·样本选择和变量描述 | 第53-56页 |
·实证分析 | 第56-61页 |
·小结 | 第61-63页 |
5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及完善治理结构的相关政策建议 | 第63-66页 |
·变国家股权为国家债权 | 第63-64页 |
·由真正的所有者选代理人 | 第64页 |
·通过“代理人之争”牵制内部人权力 | 第64-65页 |
·通过让经理人分享企业剩余来抑制其短期行为 | 第65-66页 |
6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