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会意字研究
第一章 概说 | 第1-17页 |
(一) 题旨 | 第11-13页 |
1 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2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二) 研究方法与材料范围 | 第13-15页 |
1 研究方法的确定 | 第13-14页 |
2 研究材料的选定 | 第14-15页 |
(三) 有关论题的几点思考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对会意字内涵的一些补充 | 第17-24页 |
(一) 有关“会意字”的几种重要论述 | 第17-19页 |
(二) 对会意字内涵的一些补充 | 第19-23页 |
1 与会意字相关的“兼书”问题 | 第19-22页 |
A 象形兼会意 | 第20页 |
B 指事兼会意 | 第20页 |
C 会意兼形声 | 第20-22页 |
2 两类形体特殊的会意字 | 第22-23页 |
(三) 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甲骨文会意字构形构意模式分析 | 第24-34页 |
(一) 构形与构意 | 第24页 |
(二) 甲骨文会意字构形模式分析 | 第24-28页 |
1 同符会意字 | 第25页 |
2 异符会意字 | 第25-28页 |
A 比形会意字 | 第26-27页 |
B 比义会意字 | 第27页 |
C 主体和器官会意字 | 第27-28页 |
(三) 甲骨文会意字构意模式分析 | 第28-33页 |
1 描写式构意模式 | 第29页 |
2 偏正式构意模式 | 第29-30页 |
3 施受式构意模式 | 第30-31页 |
4 强调式构意模式 | 第31-32页 |
5 叠加式构意模式 | 第32-33页 |
(四) 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甲骨文会意字字符系统描写 | 第34-43页 |
(一) 甲骨文会意字字符系统描写的内容 | 第34页 |
(二) 甲骨文会意字字符系统描写 | 第34-38页 |
1 原则与方法 | 第34-35页 |
2 甲骨文会意字字符集 | 第35-38页 |
(三) 字符构字频度分析 | 第38-42页 |
1 字符构字频度表 | 第38-39页 |
2 甲骨文会意字字符构字频度分析 | 第39-42页 |
A 高频字符分析 | 第39-41页 |
B 低频字符分析 | 第41-42页 |
(四)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甲骨文会意字的发展 | 第43-55页 |
(一) 对几组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第43-45页 |
1 会意字在甲骨文中的比例 | 第43-44页 |
2 会意字在汉字发展过程中的消长变化 | 第44-45页 |
(二) 甲骨文会意字的发展演变趋势分析 | 第45-50页 |
1 从形合向义合发展 | 第45-46页 |
2 会意字的形声化 | 第46-50页 |
A 同符会意字的形声化 | 第47页 |
B 异符会意字的形声化 | 第47-50页 |
(三) 会意字构形构意的优长与局限 | 第50-54页 |
1 会意字构形构意的优长 | 第50-52页 |
2 会意字构形构意的局限 | 第52-54页 |
(四) 小结 | 第54-55页 |
结束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附录 | 第59-69页 |
附录一:甲骨文会意字总表 | 第59-68页 |
附录二:甲骨文会意字字符总表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