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6-7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任务 | 第6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 第6页 |
| ·语料的选取 | 第6-7页 |
| ·初步成果 | 第7页 |
| 第二章 《广韵》通、江两摄阳声韵同源词分析 | 第7-43页 |
| ·语源研究的概况 | 第7-8页 |
| ·关于同源词 | 第8-9页 |
| ·同源词的定义 | 第8页 |
| ·同源词的判定依据 | 第8-9页 |
| ·《广韵》通、江两摄阳声韵同源词分析 | 第9-43页 |
| ·喉音 | 第9-17页 |
| ·见母(珙族、 族) | 第9-12页 |
| ·溪母(空族) | 第12-13页 |
| ·晓母(凶族) | 第13-14页 |
| ·匣母(红族) | 第14-15页 |
| ·影母(蓊族、邕族、癰族) | 第15-17页 |
| ·舌头音 | 第17-27页 |
| ·端母(冬族、中族) | 第17-18页 |
| ·透母(通族) | 第18-19页 |
| ·余母(庸族、甬族) | 第19-21页 |
| ·定母(童族、筒族、哃族、恸族、重族) | 第21-24页 |
| ·泥母( 族) | 第24-25页 |
| ·来母(龍族、豅族、嚨族) | 第25-27页 |
| ·舌上音 | 第27-30页 |
| ·章母(衆族、踵族) | 第27-28页 |
| ·书母(舂族) | 第28-30页 |
| ·齿头音 | 第30-36页 |
| ·精母(宗族、 族、樅族) | 第30-33页 |
| ·清母(囱族、 族) | 第33-35页 |
| ·从母(从族) | 第35-36页 |
| ·正齿音 | 第36页 |
| ·崇母(崇族) | 第36页 |
| ·唇音 | 第36-43页 |
| ·滂母(丰族、蜂族、豐族) | 第36-40页 |
| ·明母(蒙族、冡族、尨族) | 第40-43页 |
| 第三章 《广韵》通、江两摄阳声韵同源词音义特点归纳 | 第43-52页 |
| ·语音关系类型 | 第43-46页 |
| ·语义关系类型 | 第46-50页 |
| ·同源词音义结合规律试析 | 第50-52页 |
| 小结 | 第52页 |
| 注释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后记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