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反义词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一、 引言 | 第6-9页 |
·列子与《列子》 | 第6-7页 |
·《列子》的语料价值 | 第7-8页 |
·《列子》反义词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二、 《列子》反义词的判定与统计 | 第9-17页 |
·判定原则和标准 | 第9-10页 |
·统计及分类 | 第10-17页 |
·分篇统计结果 | 第11页 |
·《列子》反义词分类 | 第11-17页 |
三、 《列子》反义词分析 | 第17-37页 |
·单音节反义词 | 第17-28页 |
·音韵关系 | 第17-19页 |
·逻辑关系 | 第19页 |
·对构关系 | 第19-28页 |
·复音节反义词 | 第28-34页 |
·结构关系 | 第29-32页 |
·对应关系 | 第32-34页 |
·结论 | 第34-37页 |
四、 《列子》反义词的对举形式 | 第37-39页 |
·错见 | 第37-38页 |
·连用 | 第38-39页 |
五、 《列子》反义词的特色及其理论思考 | 第39-60页 |
·特色 | 第39-49页 |
·数量多、频率高 | 第39-41页 |
·出现特有的反义词 | 第41-46页 |
·修辞效果、语言风格 | 第46-49页 |
·理论思考 | 第49-60页 |
·丰富扩大了汉语反义词范畴 | 第49-50页 |
·为判断最佳反义词提供了语用依据 | 第50-57页 |
·主观认知因素在反义词构成中的作用 | 第57-58页 |
·专书反义词研究的意义 | 第58-60页 |
注释 | 第60-6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