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8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8-10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一、物理学习性别差异的判断 | 第10-11页 |
二、物理学习性别差异的归因的不同看法 | 第11-12页 |
三、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12-13页 |
第三章 学生情况的调查 | 第13-16页 |
一、调查的实施 | 第13页 |
1、样本的选取 | 第13页 |
2、调查材料 | 第13页 |
二、调查的结果 | 第13-16页 |
第四章 差异存在的原因分析 | 第16-22页 |
一、男女学生智力因素方面的差异 | 第16-17页 |
二、男女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差异 | 第17-19页 |
三、环境与教育因素 | 第19-22页 |
1、社会环境的影响 | 第19-21页 |
2、教育的影响 | 第21页 |
3、评价观念的差异 | 第21-22页 |
第五章 针对男女性别差异的教学对策 | 第22-28页 |
一、教育界要树立正确的性别差异观 | 第22-23页 |
二、针对学生的性别差异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 第23-26页 |
1、改变传统的性别角色意识 | 第23页 |
2、帮助女生树立自信,消除自卑感 | 第23-24页 |
3、改变指导方法 | 第24-25页 |
4、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 第25-26页 |
三、针对学生的性别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 第26-28页 |
1、关注女生感性特点,发挥女生的语言优势 | 第26页 |
2、加强女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 第26-27页 |
3、强化发散思维的训练,提高思维品质 | 第27页 |
4、想和做双管齐下学好物理 | 第27-28页 |
第六章 实验案例——《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 第28-30页 |
一、教学目标 | 第28页 |
二、教学重难点 | 第28页 |
三、教具 | 第28页 |
四、教学过程 | 第28-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英文摘要 | 第31-32页 |
附录1 | 第32-36页 |
附录2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