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2页 |
| ·选题缘起 | 第8页 |
|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8-10页 |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0页 |
|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 2 理论基础 | 第12-20页 |
| ·概念的界定 | 第12-13页 |
| ·技术的含义 | 第12页 |
| ·教育技术的含义 | 第12页 |
| ·教学评价的定义 | 第12-13页 |
| ·教育技术与教学评价技术的关系 | 第13-14页 |
| ·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 | 第13页 |
| ·教学评价技术属于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 | 第13-14页 |
| ·理论依据 | 第14-15页 |
| ·系统论 | 第14页 |
| ·控制论 | 第14-15页 |
| ·决策论 | 第15页 |
| ·教学评价的类型 | 第15-16页 |
| ·教学评价的模式 | 第16-17页 |
| ·泰勒模式(行为目标模式) | 第16页 |
| ·CIPP 模式 | 第16-17页 |
| ·目标游离评价 | 第17页 |
| ·应答模式 | 第17页 |
| ·对手(Adversary)模式 | 第17页 |
| ·教学评价的基本过程 | 第17-18页 |
| ·意义 | 第18-20页 |
| ·教学评价的意义 | 第18页 |
| ·研究教学评价技术发展历程的意义 | 第18-20页 |
| 3 教师教学评价 | 第20-43页 |
| ·教师教学评价的发展及评价技术类型 | 第20-22页 |
|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发展历程[35] | 第20-21页 |
| ·教师教学评价技术的类型 | 第21-22页 |
| ·以广西民族大学为特例分析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技术发展历程 | 第22-33页 |
| ·广西民族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 | 第22-23页 |
| ·广西民族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技术发展历程 | 第23-33页 |
| ·教师教学评价技术的改进 | 第33-43页 |
| ·结合动态评价模式的教学评价新模式 | 第33-34页 |
| ·利用信息技术提取学生评价信息中的特殊问题数据,进行数据筛选初处理 | 第34-40页 |
| ·由教研室建立教师个人教学质量评价电子档案 | 第40-43页 |
| 4 学生学习评价 | 第43-51页 |
| ·学生学习评价的概念及目的 | 第43-44页 |
| ·学习、学习评价及学习评价技术的概念 | 第43页 |
| ·学生学习评价的目的 | 第43-44页 |
| ·学生学习评价的技术发展 | 第44-47页 |
| ·学生学习评价的历史根源 | 第44页 |
| ·按学生学习评价的步骤分析我国传统的评价技术 | 第44-45页 |
| ·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分析学生学习评价的技术 | 第45-47页 |
| ·学生学习评价技术的改进 | 第47-51页 |
| ·注重形成性评价,合理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 | 第47-48页 |
| ·注重学生个体的阶段性评价,及时反馈学习评价信息 | 第48-51页 |
| 5 利用教学评价技术促进学习的案例分析与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 | 第51-63页 |
| ·针对当前学生学习评价技术的不足,以广西民族大学为案例对其尝试引入新的评价方式进行现状分析 | 第51-58页 |
| ·当前学生学习评价技术的不足 | 第51-52页 |
| ·以广西民族大学物理实验预习系统为案例分析诊断性教学评价技术的实现过程及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 | 第52-58页 |
| ·建立基于多类型评价技术支持的抛锚式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框架 | 第58-63页 |
| ·模式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中的抛锚式教学模式[58] | 第58-59页 |
| ·初步探索建立基于多类型评价技术支持的抛锚式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 第59-62页 |
| ·应用基于多类型评价技术支持的抛锚式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所应注意的问题 | 第62-63页 |
| 6 结束语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附录 | 第67-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