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工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分析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导论 | 第8-13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8-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1-13页 |
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23页 |
·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概念与整理 | 第13-16页 |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 第13页 |
·技术创新概念 | 第13-16页 |
·技术创新的类型 | 第16页 |
·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 | 第16-19页 |
·国外学者对于技术创新能力的定义 | 第17-18页 |
·国内学者对技术创新能力概念的定义 | 第18-19页 |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3 技术创新能力与工业发展 | 第23-29页 |
·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 | 第23-25页 |
·工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工业增长 | 第23-24页 |
·工业技术创新能力与提高工业竞争力 | 第24页 |
·工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工业结构的升级 | 第24-25页 |
·发达国家提高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经验与启示 | 第25-29页 |
·发达国家的经验政策 | 第26-27页 |
·发达国家给与我国的若干启示 | 第27-29页 |
4 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29-37页 |
·建立工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29-30页 |
·工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0-32页 |
·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方法 | 第32-37页 |
·多种统计方法的分析比较 | 第32-34页 |
·因子分析模型 | 第34-37页 |
5 陕西省工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 第37-49页 |
·所需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标准化处理 | 第37-40页 |
·数据收集与整理 | 第37页 |
·原始数据无量纲处理 | 第37-40页 |
·陕西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因子分析 | 第40-47页 |
·因子分析法步骤 | 第40-41页 |
·陕西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因子分析 | 第41-47页 |
·陕西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评价 | 第47-49页 |
6 提升陕西省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 第49-57页 |
·提高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 第49-51页 |
·加大研发投入 | 第49页 |
·建立以技术中心为核心的企业创新体系 | 第49-50页 |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 | 第50-51页 |
·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 第51-52页 |
·制定相应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 | 第51页 |
·建立激励人才的机制 | 第51-52页 |
·加大人才培训开发 | 第52页 |
·加强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 | 第52-53页 |
·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 第52-53页 |
·建立完善的产权保护激励系统 | 第53页 |
·充分发挥高新技术的扩散带动作用 | 第53-55页 |
·高新技术的定义及特点 | 第53-54页 |
·发挥高新技扩散术带动作用 | 第54-55页 |
·加强重点产业和项目的扶持 | 第55页 |
·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 | 第55-57页 |
·激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创新 | 第55-56页 |
·推动产学研形成高层次的联合开发体系 | 第56-57页 |
7 本文结论以及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57-59页 |
·本文结论 | 第57页 |
·本文的局限性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和所获奖励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