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序言 | 第10-11页 |
第1章.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动词使用偏误分析的必要性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4页 |
第2章 偏误分析及相关理论 | 第14-20页 |
·对比分析理论(Contrastive Analysis Theory) | 第14-15页 |
·对比分析理论的概念及观点 | 第14-15页 |
·对比分析理论的作用 | 第15页 |
·对比分析理论的局限性 | 第15页 |
·中介语理论 | 第15-17页 |
·中介语理论的基本观点 | 第15-16页 |
·中介语理论的的特点及局限性 | 第16-17页 |
·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 | 第17-20页 |
·偏误分析理论的历史 | 第17页 |
·偏误分析关注的基本问题 | 第17-18页 |
·偏误分析的种类 | 第18页 |
·偏误分析的贡献 | 第18-20页 |
第3章 动词使用偏误调查 | 第20-26页 |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调查方式 | 第20-21页 |
·测试的实施 | 第21页 |
·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 第21-23页 |
·测试结果与统计 | 第23-26页 |
·《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O》各级学生动词言语偏误分布 | 第23-24页 |
·本研究中动词偏误情况统计结果 | 第24-26页 |
第4章 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写作中动词使用偏误分析 | 第26-34页 |
·时态(tense) | 第26-27页 |
·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混用 | 第27-28页 |
·把不及物动词当作及物动词使用 | 第27-28页 |
·把及物动词当作不及物动词运用 | 第28页 |
·既可作及物动词,也可作不及物动词,但混淆词意。如: | 第28页 |
·一致性(Agreement) | 第28-29页 |
·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的主谓不一致 | 第28-29页 |
·第三人称复数现在时的主谓不一致 | 第29页 |
·其它方面的不一致现象 | 第29页 |
·语态(Voice) | 第29-30页 |
·过去分词、现在分词和动词不定式混用 | 第30-31页 |
·动词词类的误用 | 第31页 |
·情态动词和助动词 | 第31-32页 |
·超用或少用 | 第32-34页 |
第5章 发生偏误原因分析 | 第34-38页 |
·迁移理论 | 第34页 |
·偏误原因 | 第34-38页 |
·语内迁移 | 第34-36页 |
·语际迁移(Interlingual Transfer) | 第36-37页 |
·教学迁移 | 第37-38页 |
第6章 对教学的启示 | 第38-41页 |
·重新认识学生动词使用的偏误现象 | 第38页 |
·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资源 | 第38-39页 |
·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 | 第39页 |
·重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训练 | 第39-40页 |
·不断优化学习环境 | 第40页 |
·重视文化差异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1 | 第44-47页 |
附录2 | 第47-51页 |
附录3 | 第51-53页 |
谢辞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