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2页 |
·选题缘由 | 第7页 |
·研究现状 | 第7-8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 第9页 |
·基本概念说明 | 第9-10页 |
·择校的理论基础 | 第10-12页 |
第2章 择校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 第12-14页 |
·择校概念界定 | 第12页 |
·国外择校的特征 | 第12页 |
·本文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阶段择校的理解 | 第12页 |
·择校的主要形式 | 第12-14页 |
第3章 择校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 第14-21页 |
·择校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14-17页 |
·从国家政策角度看择校产生的原因 | 第14-15页 |
·从教育公平角度看择校产生的原因 | 第15页 |
·从社会发展角度看择校产生的原因 | 第15-17页 |
·从思想观念角度看择校产生的原因 | 第17页 |
·我国当前择校产生的影响 | 第17-21页 |
·滋生教育腐败,影响社会风气 | 第18页 |
·加剧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阻碍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 第18-19页 |
·加重家长经济负担 | 第19页 |
·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 第19-20页 |
·扩大社会阶层差距,引发社会不和谐因素 | 第20页 |
·学校负担加重,教育教学管理变难 | 第20-21页 |
第4章 择校问题对策探讨 | 第21-32页 |
·择校问题治理经验的借鉴 | 第21-26页 |
·以择校促进公立学校体制变革 | 第21-23页 |
·教育均衡发展策略 | 第23-25页 |
·择校治理经验的启示 | 第25-26页 |
·现阶段对策探讨——教育均衡发展策略 | 第26-29页 |
·调整中小学校学校布局,改造薄弱学校,加大资金投入 | 第26-28页 |
·注重领导班子建设,注重经验交流,提升薄弱学校竞争力 | 第28页 |
·确立校园建设国家标准,强化并完善教育督导评估机制 | 第28页 |
·提高教师工资及实行绩效工资制度 | 第28-29页 |
·合并学段,实行九年一贯制,减少择校环节 | 第29页 |
·长远对策探讨——基础教育体制改革尤其是公立学校体制改革 | 第29-32页 |
·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形成多元化办学体系和多渠道投资体系,鼓励支持指导民办教育的发展 | 第29-30页 |
·政府与学校关系的重构——权力的下放与自主权的呼唤 | 第30-31页 |
·学校与社会(广大家长)的关系——合作与协商 | 第31-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4页 |
致谢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