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引论 | 第7-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研究的目的、问题和基本思路 | 第8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8-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2 评析过往主体性在教育中的应用 | 第12-26页 |
·主体性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的主体性研究 | 第12-16页 |
·主体性在教育中的应用——学生的主体性研究 | 第16-19页 |
·主体性在教育中的应用——教师的主体性研究 | 第19-20页 |
·主体性在教育中的应用——教师与学生关系的主体性研究 | 第20-26页 |
3 评析过往交互主体性在教育中的应用 | 第26-29页 |
·交互主体性应用于教育研究中的原因 | 第26页 |
·评述交互主体性对解决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贡献及局限 | 第26-27页 |
·评述交互主体性在解决教育其它问题中的应用 | 第27-29页 |
4 主体性的涵义 | 第29-34页 |
·笛卡尔哲学中“我思”的真正涵义 | 第29-32页 |
·主体性的涵义 | 第32-34页 |
5 交互主体性的定义 | 第34-39页 |
·先验交互主体性现象学简介 | 第34-37页 |
·胡塞尔交互主体性的涵义 | 第37-39页 |
6 主体性、交互主体性定义的小结及与其相关问题的解释 | 第39-40页 |
·主体性和交互主体性定义的小结 | 第39页 |
·主体性和交互主体性的关系 | 第39页 |
·交互主体性的命名 | 第39-40页 |
7 由主体性理论引发的教育思考 | 第40-50页 |
·主体性于人的关系 | 第40-41页 |
·主体性于教育的关系 | 第4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在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2-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