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6页 |
引言 | 第6-9页 |
第一节 两个概念:文言文和古代诗文 | 第6页 |
第二节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6-9页 |
第一章 高中古代诗文教学的现实意义 | 第9-12页 |
第一节 语文教育目标的历史流变和传统方法 | 第9-10页 |
第二节 古代诗文教学的现实意义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僵化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教学观念对古代诗文教学的消极影响 | 第12-16页 |
第一节 教学模式化对学生创造思维的消极影响 | 第12页 |
第二节 应考模式教学对古代诗文文本理解的错误导向 | 第12-13页 |
第三节 大众文化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 | 第13-14页 |
第四节 教师的教育理念问题 | 第14-16页 |
第三章 传统语文教学观念的消极价值取向 | 第16-19页 |
第一节 语文工具论和教育功利化对古代诗文教学价值取向的误导 | 第16页 |
第二节 古代诗文教学目标中存在的泛德育化和泛政治化倾向 | 第16-19页 |
第四章 古代诗文教学的软环境问题 | 第19-23页 |
第一节 教师的业务基本功问题 | 第19-21页 |
第二节 古代诗文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第五章 高中古代诗文教学的改革策略 | 第23-41页 |
第一节 加强古代诗文教学理论研究,认清其作用和规律 | 第29-34页 |
一、明确古代诗文教学的内涵,认清古代诗文教学的特点 | 第29-32页 |
二、了解我国古代诗文教学的历史,把握古代诗文教学的规律 | 第32-34页 |
第二节 大胆探索,优化课堂教学实践 | 第34-41页 |
一、充分利用教材,发挥教材的标杆作用 | 第34-36页 |
二、加强教师的艺术素养,提高古代诗文教学的水平 | 第36-37页 |
三、确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 第37-39页 |
四、创设和谐课堂环境,提高教学效率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附录 | 第44-49页 |
在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清单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