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美育论文--音乐、舞蹈论文

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5页
中文文摘第5-8页
目录第8-11页
Contents第11-15页
绪论第15-27页
 一、研究背景第16-21页
  (一) 国际背景——校本课程开发的产生与发展第16-18页
  (二) 国内背景——我国正在进行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18-21页
 二、研究现状综述第21-25页
  (一) 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第21-23页
  (二) 有关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第23-25页
 三、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第25-27页
  (一) 研究意义第25页
  (二) 研究方法第25-27页
第一章 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现实基础第27-61页
 第一节 哲学基础第27-41页
  一、课程哲学第27-32页
  二、音乐教育哲学第32-41页
 第二节 心理学基础第41-51页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第42-48页
  二、多元智能与多元音乐智能理论第48-51页
 第三节 现实基础第51-57页
  一、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制度保证第52-53页
  二、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依据第53-57页
 本章小结第57-61页
第二章 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取向、类型与活动方式第61-79页
 第一节 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取向第61-65页
  一、需求主导型取向第61-63页
  二、资源主导型取向第63-64页
  三、目标主导型取向第64-65页
 第二节 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第65-72页
  一、音乐校本课程的独立开发模式第66-70页
  二、音乐校本课程的联合开发模式第70-72页
 第三节 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活动方式第72-76页
  一、课程选用第73-74页
  二、课程改编第74-75页
  三、课程新编第75-76页
 本章小结第76-79页
第三章 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程序第79-125页
 第一节 概述第79-81页
  一、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程序的主要观点第79-80页
  二、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程序第80-81页
 第二节 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工作准备第81-86页
  一、成立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组织第82-83页
  二、分析学校音乐教育情境第83-86页
 第三节 设置音乐校本课程目标第86-90页
 第四节 组织音乐校本课程第90-97页
  一、设计音乐校本课程方案第90-95页
  二、选编音乐校本课程内容第95-97页
 第五节 音乐校本课程实施第97-103页
  一、课程实施的定义及其价值取向第97-99页
  二、音乐校本课程教学与音乐校本课程实施第99-101页
  三、影响音乐校本课程实施的因素第101-103页
 第六节 音乐校本课程评价第103-121页
  一、音乐校本课程评价的目的与对象第103-104页
  二、音乐校本课程可资借鉴的评价模式第104-107页
  三、CIPP模式理论支持下的音乐校本课程评价体系第107-121页
 本章小结第121-125页
第四章 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课程资源问题第125-143页
 第一节 音乐课程资源的概念与分类第125-129页
  一、音乐课程资源的概念第125-127页
  二、音乐课程资源的分类第127-129页
 第二节 音乐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第129-140页
  一、音乐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第129-131页
  二、音乐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步骤第131-134页
  三、音乐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第134-140页
 本章小结第140-143页
第五章 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实证研究第143-193页
 第一节 现状研究第143-177页
  一、调查方法第143-144页
  二、问卷调查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144-174页
  三、调查结论第174-177页
 第二节 实验研究第177-190页
  一、实验单位概况第177-179页
  二、实验阶段第179-180页
  三、实验学校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简介第180-187页
  四、实验学校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所取得的初步成效第187-190页
 本章小结第190-193页
第六章 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研究——以厦门第二实验小学《闽南民间音乐》为例第193-219页
 第一节 背景与概况第193-201页
  一、背景第193-194页
  二、概况第194-201页
 第二节 《闽南民间音乐》校本课程分析第201-217页
  一、《闽南民间音乐》校本教材呈现出的特点第201-202页
  二、《闽南民间音乐》校本课程实施上的特点第202-205页
  三、《闽南民间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与启示第205-217页
 本章小结第217-219页
总结语第219-225页
附录 调查问卷第225-239页
参考文献第239-251页
索引 文中出现的图例与表格第251-255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255-257页
致谢第257-259页
个人简历第259-261页

论文共2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Diversity
下一篇:论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的生成与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