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导论 | 第8-15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8-10页 |
第二节 相关研究动态 | 第10-13页 |
第三节 主要研究办法 | 第13-14页 |
一、历史文献分析法 | 第13页 |
二、文献资料收集法 | 第13页 |
三、田野调查法 | 第13-14页 |
第四节 文章结构 | 第14-15页 |
第一章 中国少数民族与茶文化摇篮 | 第15-26页 |
第一节 中国的茶起源、形成与发展 | 第15-23页 |
一、茶的起源 | 第15-19页 |
二、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 第19-23页 |
第二节 少数民族对茶文化的贡献 | 第23-26页 |
第二章 中国少数民族的茶文化传播 | 第26-38页 |
第一节 中国少数民族茶的传播途径 | 第26-34页 |
一、茶马古道的概况 | 第26-27页 |
二、茶马古道的几条线路 | 第27-34页 |
第二节 中国茶文化的世界化 | 第34-38页 |
一、韩国与中国的茶 | 第34-36页 |
二、日本与中国的茶 | 第36-37页 |
三、东南亚与中国的茶 | 第37页 |
四、欧洲与中国的茶 | 第37-38页 |
第三章 中国少数民族多彩的饮茶方式 | 第38-58页 |
第一节 以茶为食的少数民族茶 | 第38-45页 |
一、藏族酥油茶 | 第38-39页 |
二、怒族盐巴茶 | 第39-40页 |
三、德昂族酸茶 | 第40页 |
四、基诺族凉拌茶 | 第40-41页 |
五、苗族"菜包茶"、"虫茶" | 第41-42页 |
六、蒙古族的奶茶 | 第42-43页 |
七、布朗族"酸茶" | 第43-44页 |
八、瑶族、彝族、布依族的"打油茶" | 第44-45页 |
第二节 采用各式器具的少数民族茶 | 第45-48页 |
一、哈尼族土锅茶 | 第45-46页 |
二、景颇族竹筒腌茶 | 第46页 |
三、傣、佤、景颇、阿昌、布朗等民族的"竹筒香茶" | 第46-48页 |
四、水族、哈尼族、拉祜族的"罐罐茶" | 第48页 |
第三节 沏法各异的少数民族茶 | 第48-51页 |
一、傈僳族响雷茶 | 第48-49页 |
二、彝族、苗族的"百抖茶" | 第49页 |
三、白族的"雷响茶" | 第49页 |
四、丽江纳西族"酥油茶"、"龙虎斗" | 第49-50页 |
五、云南少数民族的茶膏 | 第50-51页 |
第四节 独特茶道的少数民族茶 | 第51-58页 |
一、白族三道茶 | 第51-52页 |
二、壮族"姑娘茶" | 第52-53页 |
三、回族的"三炮台"盖碗茶 | 第53-54页 |
四、昆明九道茶 | 第54页 |
五、维吾尔族保健茶 | 第54-56页 |
六、土家族"四道茶" | 第56-58页 |
第四章 茶文化与少数民族精神文化遗产 | 第58-96页 |
第一节 文化符号与茶习俗 | 第58-59页 |
一、关于文化符号 | 第58页 |
二、茶礼仪化的契机 | 第58-59页 |
第二节 少数民族茶礼仪 | 第59-69页 |
一、以茶待客的礼节 | 第59-61页 |
二、婚俗中的茶礼 | 第61-66页 |
三、丧祭中的茶仪 | 第66-68页 |
四、其他用茶 | 第68-69页 |
第三节 茶与少数民族的文学、艺术与宗教 | 第69-86页 |
一、茶与少数民族艺文 | 第69-78页 |
二、茶与少数民族宗教信仰 | 第78-86页 |
第四节 饮茶与现代人的生活 | 第86-96页 |
一、茶是道德观念的载体及道德实践的手段 | 第86-87页 |
二、茶与健康 | 第87-92页 |
三、人际关系的改善 | 第92-93页 |
四、茶文化对现代人精神生活的渗透 | 第93-96页 |
第五章 对发展少数民族茶文化的建议 | 第96-106页 |
第一节 少数民族茶文化发展现状 | 第96-97页 |
第二节 少数民族茶文化的优势 | 第97-99页 |
一、精彩缤纷的民族性 | 第97页 |
二、世间稀有的本源性 | 第97-98页 |
三、独占鳌头的多样性 | 第98页 |
四、人与自然的和谐性 | 第98-99页 |
五、前景广阔的国际性 | 第99页 |
第三节 发展少数民族茶文化的建议 | 第99-106页 |
一、设置若干专业委员会 | 第99-100页 |
二、加大政府对民族茶文化的开发、保护和扶持力度 | 第100页 |
三、让民族茶文化与旅游联姻 | 第100-101页 |
四、加强少数民族茶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 | 第101-103页 |
五、深入挖掘少数民族茶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完善茶文化旅游产品 | 第103-104页 |
六、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不断提高少数民族茶的知名度 | 第104-106页 |
参考书目 | 第106-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