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传动系统论文--机械传动论文--变速器论文

汽车后桥主减速器主被齿轮柔体动力学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课题来源及其研究意义第9-11页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1-14页
     ·多体系统动力学的发展状况第11-12页
     ·齿轮系统动力学的发展状况第12-13页
     ·研究现状小结第13-14页
   ·本文研究的内容第14页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第14-15页
   ·本章小结第15-16页
第2章 主被齿轮多柔体系统动力学建模分析第16-24页
   ·多柔体系统坐标系的基本设置第16页
   ·多柔体系统部件的模态坐标的建立第16-17页
   ·多柔体系统中柔性体弹性变形引起的广义力第17-19页
   ·主被齿轮系统的多柔体系统动力学方程的建立第19-23页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载荷对接触区的影响与研究方法的应用第24-39页
   ·齿轮接触区的三维动态接触特性分析第24-27页
     ·齿轮的时变啮合刚度第24页
     ·齿轮误差第24-25页
     ·齿轮啮合接触冲击第25-27页
   ·无载荷作用情况下的接触区的影响分析第27-30页
   ·存在载荷作用下的接触区的影响分析第30-33页
   ·应用ANSYS WORKBENCH求解动力学分析问题的方法第33-38页
     ·ANSYS Workbench简介第33-34页
     ·基于Workbench中的接触非线性分析方法研究第34-35页
     ·Workbench接触算法的比较第35-37页
     ·接触中的对称行为方式的确定第37-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齿轮动态啮合有限元模型分析与研究第39-62页
   ·几何模型建立与处理第40-41页
     ·三维模型的建立第40页
     ·三维模型的必要的处理第40-41页
   ·模型的参数设定第41-54页
     ·主减齿轮的主要结构参数与技术要求第41-42页
     ·模型材料属性第42-43页
     ·模型实体部件的设定第43-44页
     ·齿轮接触设置第44-46页
     ·网格划分处理第46-49页
     ·初始条件的设定第49-54页
       ·驱动参数第49-50页
       ·时间步长第50-51页
       ·负载因素第51-53页
       ·阻尼影响第53-54页
   ·有限元模型的仿真研究第54-60页
     ·齿轮啮合变形分析第55-56页
     ·齿轮啮合接触区域分析第56-59页
     ·齿轮啮合力矩分析第59-60页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5章 试验验证第62-68页
   ·试验验证方法简介第62页
   ·测试系统介绍第62-65页
     ·系统的主要功能第62-63页
     ·系统的构成第63-65页
       ·硬件系统第63-64页
       ·软件系统第64-65页
   ·系统测试方法第65-66页
     ·测试准备第65-66页
     ·测试步骤第66页
   ·测试结果及比较第66-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68-71页
   ·论文总结第68-70页
   ·后续研究展望第70-71页
致谢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DAMS/View的汽车前悬架仿真分析系统的二次开发
下一篇:大型电动客车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