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7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1.1.1 大坝监测的发展历程 | 第8-9页 |
| 1.2 传感器在大坝监测中的应用 | 第9页 |
| 1.3 智能材料 | 第9-10页 |
| 1.4 磁致伸缩材料 | 第10-12页 |
| 1.4.1 磁致伸缩材料的发展历程 | 第11页 |
| 1.4.2 磁致伸缩材料的应用 | 第11-12页 |
| 1.5 国外研究磁致伸缩传感器的现状 | 第12-13页 |
| 1.6 国内研究磁致伸缩传感器的现状 | 第13-15页 |
| 1.7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安排 | 第15-17页 |
| 1.7.1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5页 |
| 1.7.2 论文的内容安排 | 第15-17页 |
| 第2章 磁致伸缩仿生须传感器的设计及工作原理 | 第17-26页 |
| 2.1 仿生学概述 | 第17-18页 |
| 2.2 动物仿生须的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 2.2.1 仿生须传感器的研究现状 | 第19页 |
| 2.3 仿生须材料的选择 | 第19-20页 |
| 2.3.1 磁致伸缩材料的选择 | 第20页 |
| 2.4 磁致伸缩材料的特性 | 第20-22页 |
| 2.5 磁致伸缩仿生须传感器的设计 | 第22-23页 |
| 2.6 磁致伸缩仿生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第23-25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磁致伸缩仿生须传感器的有限元分析 | 第26-35页 |
| 3.1 有限元法的发展历程 | 第26页 |
| 3.2 有限元分析软件 | 第26-27页 |
| 3.3 磁致伸缩仿生须传感器的建模 | 第27-29页 |
| 3.3.1 Galfenol悬臂梁的数学建模 | 第27-28页 |
| 3.3.2 磁致伸缩仿生须传感器的数学建模 | 第28-29页 |
| 3.4 有限元分析 | 第29-34页 |
| 3.4.1 COMSOLMultiphysics仿真分析软件 | 第29-30页 |
| 3.4.2 COMSOLMultiphysics的操作步骤 | 第30页 |
| 3.4.3 磁致伸缩仿生须传感器的有限元分析 | 第30-32页 |
| 3.4.4 磁致伸缩仿生须传感器的求解结果及后处理 | 第32-34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4章 磁致伸缩仿生须传感器的样机制作及实验研究 | 第35-49页 |
| 4.1 磁致伸缩仿生须传感器的样机制作 | 第35-38页 |
| 4.2 永磁体及霍尔传感器在底座上的放置位置 | 第38-40页 |
| 4.3 激光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第40-41页 |
| 4.4 磁致伸缩仿生须传感器的静态和动态实验研究 | 第41-43页 |
| 4.4.1 磁致伸缩仿生须传感器的静态实验研究平台 | 第41-42页 |
| 4.4.2 磁致伸缩仿生须传感器动态实验研究平台搭建 | 第42-43页 |
| 4.5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3-48页 |
| 4.5.1 静态实验结果分析 | 第43-45页 |
| 4.5.2 动态实验结果分析 | 第45-48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5章 磁致伸缩仿生须传感器的优化设计及实验研究 | 第49-61页 |
| 5.1 新型磁致伸缩仿生须传感器的设计及样机制作 | 第49-53页 |
| 5.1.1 新型磁致伸缩仿生须传感器的设计 | 第49页 |
| 5.1.2 新型磁致伸缩仿生须传感器的样机制作 | 第49-53页 |
| 5.2 新型磁致伸缩仿生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第53-54页 |
| 5.3 新型磁致伸缩仿生须传感器的数学模型 | 第54-56页 |
| 5.4 新型磁致伸缩仿生须传感器的实验研究 | 第56-60页 |
| 5.4.1 新型磁致伸缩仿生须传感器实验研究平台的搭建 | 第56-57页 |
| 5.4.2 新型磁致伸缩仿生须传感器的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57-60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4页 |
| 6.1 研究总结 | 第61-62页 |
| 6.2 进一步的工作与展望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在学期间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9页 |
| 1.发表论文 | 第69页 |
| 2.申报专利 | 第69页 |
| 3.获奖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