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2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 第13-31页 |
2.1 专用性人力资本理论 | 第13-20页 |
2.1.1 专用性人力资本和持续竞争优势 | 第13页 |
2.1.2 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性质和投资不足 | 第13-16页 |
2.1.3 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激励机制 | 第16-17页 |
2.1.4 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度量 | 第17-18页 |
2.1.5 专用性人力资本的进一步发展 | 第18-20页 |
2.2 个性化契约及其激励效应 | 第20-26页 |
2.2.1 个性化契约的性质 | 第20-23页 |
2.2.2 个性化契约的度量 | 第23-24页 |
2.2.3 个性化契约的激励作用 | 第24-26页 |
2.3 企业声誉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26-29页 |
2.3.1 企业声誉的概念 | 第26页 |
2.3.2 企业声誉的度量 | 第26-28页 |
2.3.3 企业声誉与企业绩效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3 研究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31-38页 |
3.1 概念模型的提出 | 第31-33页 |
3.2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33-37页 |
3.2.1 个性化契约和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 | 第33-35页 |
3.2.2 企业声誉的调节作用 | 第35-3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问卷设计、数据收集与评估 | 第38-48页 |
4.1 变量设计与描述 | 第38-42页 |
4.1.1 被解释变量的测量 | 第38-39页 |
4.1.2 解释变量的测量 | 第39-40页 |
4.1.3 调节变量的测量 | 第40-41页 |
4.1.4 控制变量的测量 | 第41-42页 |
4.2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 第42-43页 |
4.3 预测试问卷信效度检验 | 第43-47页 |
4.3.1 信度检验 | 第43-44页 |
4.3.2 效度检验 | 第44-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5 实证分析与讨论 | 第48-63页 |
5.1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8-50页 |
5.2 信效度分析 | 第50-52页 |
5.3 相关性分析 | 第52-53页 |
5.4 多元回归分析 | 第53-58页 |
5.4.1 多重共线性与自相关检验 | 第53-54页 |
5.4.2 个性化契约与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回归作用分析 | 第54-55页 |
5.4.3 企业声誉调节作用分析 | 第55-58页 |
5.5 稳健性检验 | 第58-6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6页 |
6.1 研究结果与讨论 | 第63-64页 |
6.1.1 个性化契约与专用性人力资本关系 | 第63-64页 |
6.1.2 企业声誉调节作用分析结果与讨论 | 第64页 |
6.2 研究结论与实践启示 | 第64-65页 |
6.3 研究局限性与研究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7页 |
附录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研究工作和获得的学术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