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的不足 | 第11-14页 |
1.2.1 公交停靠站通行能力影响分析与建模 | 第11-13页 |
1.2.2 公交停靠站交通安全研究 | 第13-14页 |
1.3 研究目的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3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公交停靠站公交车辆停靠特征分析 | 第17-39页 |
2.1 公交停靠站简介与分类 | 第17-18页 |
2.1.1 公交停靠站简介 | 第17页 |
2.1.2 公交停靠站分类 | 第17-18页 |
2.2 公交停靠站乘客量预测 | 第18-21页 |
2.2.1 时间序列模型背景知识 | 第18-19页 |
2.2.2 乘客量预测模型建立 | 第19-21页 |
2.3 公交停靠时间和停靠损失时间 | 第21-28页 |
2.3.1 公交停靠时间和停靠损失时间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2.3.2 公交加减速时间 | 第22-24页 |
2.3.3 服务上下车乘客时间 | 第24-25页 |
2.3.4 公交车辆在公交停靠站的清空时间 | 第25-28页 |
2.4 实例分析 | 第28-37页 |
2.4.1 公交停靠站乘客量预测 | 第28-31页 |
2.4.2 公交停靠时间和停靠损失时间估计 | 第31-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公交停靠站通行能力建模 | 第39-59页 |
3.1 公交停靠站通行能力 | 第39-44页 |
3.1.1 公交到达过程 | 第40页 |
3.1.2 公交服务时间 | 第40-42页 |
3.1.3 单泊位停靠站通行能力建模 | 第42-43页 |
3.1.4 多泊位停靠站通行能力建模 | 第43-44页 |
3.2 公交失败率与公交停靠站运行的关系 | 第44-49页 |
3.2.1 公交失败率 | 第44-45页 |
3.2.2 扩散近似方法 | 第45-47页 |
3.2.3 公交停靠站运行分析 | 第47-49页 |
3.3 实例分析 | 第49-57页 |
3.3.1 公交停靠站通行能力 | 第49-54页 |
3.3.2 公交失败率与公交停靠站运行的关系 | 第54-5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公交停靠站对非公交车辆通行的影响分析 | 第59-81页 |
4.1 停靠公交车对非机动车通行的影响 | 第59-61页 |
4.1.1 检验速度差异 | 第59页 |
4.1.2 广义事件计数(GEC)预测模型 | 第59-61页 |
4.2 停靠公交车对机动车通行的影响 | 第61-63页 |
4.2.1 倾向性得分匹配(PSM)方法 | 第61-63页 |
4.3 停靠公交车对非公交车辆通行能力的影响 | 第63-64页 |
4.3.1 公交车辆在停靠站的占用时间 | 第63-64页 |
4.3.2 停靠公交车对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折减系数 | 第64页 |
4.4 实例分析 | 第64-80页 |
4.4.1 停靠公交车对非机动车通行的影响 | 第64-72页 |
4.4.2 停靠公交车对机动车通行的影响 | 第72-79页 |
4.4.3 停靠公交车对非公交车辆通行能力的影响 | 第79-8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五章 公交停靠站交通安全评价 | 第81-100页 |
5.1 公交停靠站交通安全分析与评价 | 第81-93页 |
5.1.1 公交停靠站安全影响因素 | 第81页 |
5.1.2 停靠站安全水平基本模型 | 第81-87页 |
5.1.3 停靠站安全水平调节模型 | 第87-93页 |
5.1.4 确定停靠站安全水平 | 第93页 |
5.2 实例分析 | 第93-9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0-104页 |
6.1 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 | 第100-102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102-103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2页 |
作者简介、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 第112-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