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2-15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3 创新之处和难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第15-30页 |
2.1 公共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等相关概念定义 | 第15-18页 |
2.1.1 公共部门的定义及其界定 | 第15页 |
2.1.2 公共服务的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2.1.3 公共就业服务的定义及其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2.1.4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界定 | 第17-18页 |
2.2 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价的文献综述 | 第18-20页 |
2.2.1 绩效与绩效管理 | 第18-19页 |
2.2.2 绩效评价理论 | 第19-20页 |
2.3 公共部门绩效评价的文献综述 | 第20-29页 |
2.3.1 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价 | 第20-21页 |
2.3.2 公共部门常用的绩效评价方法 | 第21-25页 |
2.3.3 公共部门绩效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 第25-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及其绩效评价现状 | 第30-43页 |
3.1 公共就业服务的现状和特点 | 第30-35页 |
3.1.1 国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 第30-32页 |
3.1.2 我国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 第32-33页 |
3.1.3 我国地市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组织架构和职能 | 第33-35页 |
3.2 国内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绩效评价体系的现状 | 第35-39页 |
3.2.1 发达国家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绩效评价体系的现状 | 第35-37页 |
3.2.2 当前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绩效评价体系 | 第37-39页 |
3.3 目前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绩效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39-42页 |
3.3.1 评价体系方面的问题 | 第39-40页 |
3.3.2 指标方面的问题 | 第40-41页 |
3.3.3 评价工作开展方面的问题 | 第41-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绩效评价体系的指标设计 | 第43-53页 |
4.1 指标设计原则 | 第43-44页 |
4.1.1 全面性原则 | 第43页 |
4.1.2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 第43页 |
4.1.3 合理性原则 | 第43-44页 |
4.1.4 有效性原则 | 第44页 |
4.2 利用平衡计分卡设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 第44-45页 |
4.2.1 特性与公共部门绩效评价的价值取向较为一致 | 第44页 |
4.2.2 有助于促进公共部门的使命与被考核内容保持一致 | 第44-45页 |
4.2.3 有大量公共部门成功应用的先例 | 第45页 |
4.3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 第45-52页 |
4.3.1 以平衡计分卡作为构建工具 | 第45页 |
4.3.2 使命、核心价值观和愿景 | 第45-46页 |
4.3.3 战略主题 | 第46页 |
4.3.4 分层目标和战略地图 | 第46-49页 |
4.3.5 初选指标 | 第49-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实证研究 | 第53-81页 |
5.1 绩效评价指标筛选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 | 第53-62页 |
5.1.1 问卷设计与发放 | 第53页 |
5.1.2 样本特征分析 | 第53-55页 |
5.1.3 问卷结果描述性统计 | 第55-57页 |
5.1.4 信度分析 | 第57页 |
5.1.5 因子分析 | 第57-62页 |
5.2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 第62-68页 |
5.2.1 建立层次结构 | 第62-63页 |
5.2.2 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的构造 | 第63页 |
5.2.3 计算权重 | 第63-66页 |
5.2.4 一致性检验 | 第66-68页 |
5.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实例分析 | 第68-80页 |
5.3.1 调查对象介绍 | 第68-69页 |
5.3.2 问卷调查和统计性描述 | 第69-73页 |
5.3.3 T区就业中心绩效水平模糊综合测评 | 第73-79页 |
5.3.4 T区就业中心绩效评价测评结果分析 | 第79-8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绩效评价优化对策 | 第81-85页 |
6.1 评价体系方面的优化策略 | 第81-82页 |
6.1.1 提升评价工作的重要性 | 第81页 |
6.1.2 推动绩效评价体系的融合 | 第81页 |
6.1.3 加强跨部门工作配合 | 第81-82页 |
6.2 绩效指标方面的优化策略 | 第82页 |
6.2.1 注重指标的合理性 | 第82页 |
6.2.2 确保指标源数据的可靠性 | 第82页 |
6.3 绩效工作开展方面的优化策略 | 第82-84页 |
6.3.1 加快信息化建设 | 第82-83页 |
6.3.2 以法规条例为绩效评价树立制度保障 | 第83页 |
6.3.3 着力改善评价工作开展方式提高可操作性 | 第83-84页 |
6.3.4 其他工作开展方面的优化策略 | 第8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未来展望 | 第85-86页 |
7.1 研究总结 | 第85页 |
7.2 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展望 | 第85-86页 |
7.2.1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85页 |
7.2.2 研究的未来展望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附录1 | 第91-93页 |
附录2 | 第93-99页 |
附录3 | 第99-104页 |
附录4 | 第104-107页 |
附录5 | 第107-109页 |
个人简历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