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37页 |
1.1 引言 | 第17-18页 |
1.2 米勒/阿特金森循环的优势及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1.3 可变气门技术的优势及研究现状 | 第23-35页 |
1.3.1 机械式 | 第24-27页 |
1.3.2 电液式 | 第27-32页 |
1.3.3 电磁式 | 第32-33页 |
1.3.4 电气式 | 第33-34页 |
1.3.5 机械+电液式 | 第34-35页 |
1.4 本文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35-37页 |
第2章 研究平台建立 | 第37-63页 |
2.1 液压可变气门机构仿真平台的建立 | 第37-51页 |
2.1.1 机构数学模型 | 第37-42页 |
2.1.2 进气门凸轮型线重建 | 第42-48页 |
2.1.3 液压可变气门机构SimHydraulic仿真平台建立 | 第48-50页 |
2.1.4 仿真模型验证 | 第50-51页 |
2.2 液压可变气门试验平台建立 | 第51-56页 |
2.2.1 气门运动特性倒拖平台 | 第51-54页 |
2.2.2 液压可变气门汽油机性能平台 | 第54-56页 |
2.3 Fire三维仿真平台的建立 | 第56-61页 |
2.3.1 几何实体的获取 | 第56-57页 |
2.3.2 计算网格划分 | 第57-58页 |
2.3.3 条件设置 | 第58页 |
2.3.4 计算算法及数学模型 | 第58-61页 |
2.3.5 仿真模型验证 | 第6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3章 凸轮驱动式液压可变气门机构设计及其仿真研究 | 第63-85页 |
3.1 液压可变气门机构系统组成 | 第63-65页 |
3.2 液压可变气门机构结构设计 | 第65-70页 |
3.2.1 气门弹簧相关参数 | 第66页 |
3.2.2 核心部件参数计算及选取 | 第66-70页 |
3.2.3 液压站和蓄能器选型 | 第70页 |
3.3 液压可变气门机构仿真计算 | 第70-83页 |
3.3.1 不同活塞直径对气门运动特性的影响 | 第71-73页 |
3.3.2 连接管路直径的影响 | 第73-75页 |
3.3.3 管径过渡形状及管道变向形状的影响 | 第75-77页 |
3.3.4 落座缓冲机构参数选择 | 第77-80页 |
3.3.5 进气门早关实现方式 | 第80-8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4章 凸轮驱动式液压可变气门机构运动特性的研究 | 第85-101页 |
4.1 气门运动特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85-90页 |
4.1.1 溢流阀设定压力对气门运动的影响 | 第85-86页 |
4.1.2 倒拖转速对气门运动的影响 | 第86-89页 |
4.1.3 供油压力对气门运动的影响 | 第89-90页 |
4.2 模拟起动过程气门运动特性 | 第90-93页 |
4.3 节流阀式可变气门机构运动特性 | 第93-100页 |
4.3.1 节流阀开度和倒拖转速对气门运动的影响 | 第94-97页 |
4.3.2 液压油温度对气门运动特性的影响 | 第97-10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5章 液压可变气门落座速度、液压波动及动作的循环变动研究 | 第101-127页 |
5.1 渐关孔式缓冲机构的气门落座速度 | 第101-104页 |
5.1.1 单孔缓冲 | 第101-102页 |
5.1.2 多孔缓冲 | 第102-104页 |
5.2 单向节流式缓冲机构的气门落座速度 | 第104-108页 |
5.2.1 倒拖转速和节流阀开度的影响 | 第106-107页 |
5.2.2 液压油温度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5.3 液压可变气门系统的压力波动 | 第108-115页 |
5.3.1 压力波动产生过程 | 第108-110页 |
5.3.2 系统压力波动特性 | 第110-113页 |
5.3.3 降低液压可变气门系统压力波动的措施 | 第113-115页 |
5.4 气门动作循环变动分析 | 第115-123页 |
5.4.1 气门运动参数的相关性 | 第116-121页 |
5.4.2 气门动作循环变动特性 | 第121-12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3-127页 |
第6章 进气门早关负荷控制的节能潜力及其对缸内气流运动的影响 | 第127-147页 |
6.1 进气门早关汽油机节能潜力 | 第127-129页 |
6.2 进气门早关对缸内气流运动的影响 | 第129-145页 |
6.2.1 不同发动机转速的缸内气流运动特性 | 第130-133页 |
6.2.2 不同气门叠角的缸内气流运动特性 | 第133-137页 |
6.2.3 EIVC负荷控制方式的缸内气流运动特性 | 第137-141页 |
6.2.4 EIVC+节气门协同控制的缸内气流运动特性 | 第141-145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45-147页 |
第7章 全文总结 | 第147-155页 |
7.1 研究内容总结 | 第147-152页 |
7.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52页 |
7.3 工作展望 | 第152-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5-163页 |
作者简介及研究成果 | 第163-165页 |
作者简介 | 第16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163-165页 |
致谢 | 第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