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0-19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0-11页 |
(一)幼儿主体性培养是大班幼儿打击乐教学的目标之一 | 第10页 |
(二)幼儿主体性的培养要求提高教师打击乐教学的专业水平 | 第10-11页 |
(三)有关幼儿园打击乐教学中幼儿主体性培养的研究不足 | 第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一)关于打击乐教学价值的研究 | 第11-12页 |
(二)打击乐教学策略与方法的研究 | 第12-14页 |
(三)关于幼儿主体性培养的研究 | 第14-15页 |
(四)关于幼儿园打击乐教学中幼儿主体性培养的研究 | 第15-16页 |
(五)简评 | 第16页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7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一)文献法 | 第17页 |
(二)访谈法 | 第17页 |
(三)案例分析法 | 第17页 |
(四)观察法 | 第17-18页 |
五、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一章 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教学及幼儿主体性培养概述 | 第19-25页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一)幼儿园打击乐的概念 | 第19页 |
(二)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教学的概念 | 第19-20页 |
(三)打击乐教学中幼儿主体性的概念 | 第20-21页 |
(四)打击乐教学中大班幼儿主体性培养的概念 | 第21页 |
二、大班打击乐教学中幼儿主体性培养的价值 | 第21-25页 |
(一)促进大班幼儿生理与心理的发育 | 第21-22页 |
(二)使幼儿主动获得对打击乐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 | 第22-23页 |
(三)提高幼儿对打击乐的节奏感受和理解的主动性 | 第23页 |
(四)培养幼儿对打击乐内涵的初步理解,丰富幼儿情感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教学中幼儿主体性培养的现状分析 | 第25-39页 |
一、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教学中幼儿主体性培养的状况 | 第25-31页 |
(一)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教学中幼儿自主性培养情况 | 第26-27页 |
(二)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教学中幼儿创造性培养情况 | 第27-29页 |
(三)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教学中幼儿探索性培养情况 | 第29-30页 |
(四)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教学中幼儿主动性培养情况 | 第30-31页 |
二、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教学中主体性培养存在的问题 | 第31-35页 |
(一)教师组织打击乐教学的模式僵化 | 第31-32页 |
(二)教学主要元素设计低质 | 第32-33页 |
(三)打击乐教学师幼互动不足 | 第33-34页 |
(四)园方对打击乐教学资源配备不足 | 第34-35页 |
三、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教学中主体性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5-39页 |
(一)教师专业素养低,对幼儿主体性培养重视不够 | 第35-36页 |
(二)打击乐教学的课时及环节设置缺乏合理性 | 第36页 |
(三)在打击乐教学中师幼互动策略欠缺科学性 | 第36-37页 |
(四)幼儿园对打击乐教学重视度和资金投入不高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教学中幼儿主体性培养的措施 | 第39-53页 |
一、打破僵化的教学模式,重视幼儿主体性的培养 | 第39-42页 |
(一)教师要树立以培养幼儿主体性为目标的打击乐教学观 | 第39页 |
(二)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幼儿主体参与性和自主表现性 | 第39-42页 |
二、优化教学环节设置以激发幼儿主体性发挥 | 第42-48页 |
(一)教师要为培养幼儿的创造学习做好教学准备 | 第42-43页 |
(二)从节奏、图谱、乐器元素入手,积极调动幼儿创造性 | 第43-45页 |
(三)注重课时设计,为培养幼儿创造性提供宽裕的时间 | 第45-47页 |
(四)优化打击乐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 | 第47-48页 |
三、优化师幼互动策略,强化教学结束后幼儿主体性活动 | 第48-51页 |
(一)运用整体教学法增进师生有效互动,促进幼儿探索性发展 | 第48-49页 |
(二)选择趣味化内容和可操作材料支持互动,鼓励幼儿探索性发展 | 第49-50页 |
(三)重视师幼自评、共评的过程,进一步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 第50页 |
(四)鼓励小乐队采用探究式学习,发展幼儿主体性 | 第50-51页 |
四、园方要保障打击乐教学中培养幼儿主体性学习的资源支持 | 第51-53页 |
(一)园方要增加资金投入,增加打击乐器数量和种类 | 第51页 |
(二)重视教师培养,制定打击乐教学的考核制度 | 第51-52页 |
(三)共享教学资源,鼓励互相学习与交流提高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 | 第57-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