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课题实施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新课改下研究学习能量的必要性 | 第16-18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论述 | 第18-24页 |
2.1 “学习能量” | 第18-19页 |
2.2 “绿色教育” | 第19-20页 |
2.3 学习能量测评 | 第20-22页 |
2.4 “学习能量”的七大维度 | 第22-24页 |
2.4.1 学习自省 | 第22页 |
2.4.2 探究意识 | 第22-23页 |
2.4.3 意义构建 | 第23页 |
2.4.4 创造力 | 第23页 |
2.4.5 学习关系 | 第23页 |
2.4.6 战略意识 | 第23页 |
2.4.7 心理弹性 | 第23-24页 |
第3章 绿色教育视域下提升中学生物理学习能量的实证研究 | 第24-31页 |
3.1 长郡梅溪湖中学概况 | 第24-25页 |
3.2 中学生物理学习能量的调查与分析 | 第25-26页 |
3.2.1 问卷发放与样本情况 | 第25页 |
3.2.2 实证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3.3 实验阶段以及实验进展 | 第26-28页 |
3.4 中学生物理学习能量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 第28-31页 |
3.4.1 缺乏学习自省的积极性 | 第29页 |
3.4.2 在意义构建方面没有成就感 | 第29页 |
3.4.3 学生欠缺探究意识 | 第29-30页 |
3.4.4 学习效率低、创造力不高 | 第30页 |
3.4.5 缺乏合理的学习关系处理方式 | 第30页 |
3.4.6 缺乏战略目标意识 | 第30页 |
3.4.7 心理弹性持续性不强 | 第30-31页 |
第4章 绿色视域下提升学生学习能量的策略 | 第31-39页 |
4.1 加强学生“学习自省”的自觉意识 | 第31-32页 |
4.1.1 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 第31页 |
4.1.2 定期与学生进行谈话 | 第31-32页 |
4.2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 第32-33页 |
4.2.1 确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 第32页 |
4.2.2 用提示代替事实陈述 | 第32-33页 |
4.2.3 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环境 | 第33页 |
4.3 促进学生的“意义构建” | 第33-34页 |
4.4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 第34-35页 |
4.5 提升学生的“战略意识” | 第35页 |
4.6 优化学生的“学习关系” | 第35-36页 |
4.7 增强学生的“心理弹性” | 第36页 |
4.8 研究成果分析 | 第36-39页 |
第5章 绿色教育视域下中学生物理学习能量提升结果与应用 | 第39-48页 |
5.1 中学生物理学习能量的再调查与对比分析 | 第39-42页 |
5.2 绿色教育视域下提升物理学习能量的应用模型 | 第42-46页 |
5.2.1 绿色视域下的学习自省应用模型 | 第42-43页 |
5.2.2 绿色视域下的探究意识应用模型 | 第43页 |
5.2.3 绿色视域下的意义构建应用模型 | 第43页 |
5.2.4 绿色视域下的创造力应用模型 | 第43-44页 |
5.2.5 绿色视域下的学习关系应用模型 | 第44页 |
5.2.6 绿色视域下的战略意识应用模型 | 第44-45页 |
5.2.7 绿色视域下的心理弹性应用模型 | 第45页 |
5.2.8 绿色视域下的学习能量应用模型 | 第45-46页 |
5.3 绿色教育提升学习能量办学特色 | 第46-4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附录一 长郡梅溪湖中学“绿色教学提升学习能量”课例研修观察量表一(观察维度:高效) | 第54-55页 |
附录二 长郡梅溪湖中学“绿色教学提升学习能量”课例研修观察量表二(观察维度:幸福) | 第55-56页 |
附录三 长郡梅溪湖中学“绿色教学提升学习能量”课例研修观察量表三(观察维度:两型) | 第56-57页 |
附录四 长郡梅溪湖中学“绿色教学提升学习能量”课例研修观察总表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