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特种铁路论文--地下铁路论文

地铁隧道围岩力学参数反演及稳定性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国内外围岩力学参数反演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外隧道工程稳定性数值分析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3 国内外隧道工程稳定性评估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研究的重要意义第15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5-18页
第二章 地铁隧道围岩力学参数的优先级表和神经网络反分析第18-34页
    2.1 BP神经网络第18-21页
    2.2 遗传算法第21-24页
        2.2.1 遗传算法的适应度理论分析第22-23页
        2.2.2 地铁隧道位移反分析的遗传算法研究第23-24页
    2.3 隧道围岩力学参数确定的优先级表法第24-27页
        2.3.1 隧道开挖过程的优先级表第24-25页
        2.3.2 围岩力学参数反演的优先级表第25-27页
    2.4 隧道围岩力学参数的神经网络反分析第27-28页
    2.5 工程实例第28-33页
        2.5.1 确定待反演参数第29页
        2.5.2 正演分析和神经网络建立第29-30页
        2.5.3 参数评价第30-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地铁隧道施工过程稳定性数值分析第34-66页
    3.1 有限差分软件FLAC~(3D)简介第34-38页
        3.1.1 基本原理第34-35页
        3.1.2 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前后处理第35-37页
        3.1.3 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第37页
        3.1.4 有限差分软件FLAC~(3D)的数值分析过程第37-38页
    3.2 地铁隧道施工过程数值模拟理论和稳定性研究第38-47页
        3.2.1 本构模型的选择第38-41页
        3.2.2 围岩应力释放理论第41-42页
        3.2.3 结构单元与围岩实体单元之间的耦合理论第42-43页
        3.2.4 初支背后注浆理论第43-44页
        3.2.5 围岩塑性区分析第44-45页
        3.2.6 围岩主应力分析第45页
        3.2.7 围岩应变分析第45-46页
        3.2.8 围岩位移分析第46-47页
    3.3 工程概况第47-51页
        3.3.1 工程简介第47页
        3.3.2 施工方案第47-49页
        3.3.3 地质、水文情况第49-51页
        3.3.4 工程重点、难点分析第51页
    3.4 地铁隧道施工数值模型的建立第51-52页
    3.5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52-62页
        3.5.1 围岩竖向位移分析第52-54页
        3.5.2 围岩水平位移分析第54-55页
        3.5.3 围岩应力分析第55-57页
        3.5.4 围岩塑性区分析第57-58页
        3.5.5 锚杆轴力分析第58-62页
    3.6 施工方案数值模拟与监测结果对比分析第62-64页
        3.6.1 施工方案拟定第62页
        3.6.2 数值模拟与监测结果分析第62-64页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四章地铁隧道施工过程稳定性评估第66-79页
    4.1 稳定性评估方法分析第66-68页
        4.1.1 地铁隧道施工过程稳定性评估的模糊综合评判法第66页
        4.1.2 地铁隧道施工过程稳定性评估的层次分析法第66-68页
        4.1.3 地铁隧道施工过程稳定评估的三角模糊数和神经网络法第68页
    4.2 稳定性评估指标的建立第68-71页
        4.2.1 施工过程监控量测指标数据第69页
        4.2.2 施工过程数值仿真指标数据第69-71页
    4.3 稳定性评估等级的建立第71-72页
        4.3.1 三角模糊数第71页
        4.3.2 施工过程稳定性评估等级划分第71页
        4.3.3 稳定性指标评估等级划分第71-72页
    4.4 稳定性评估模型的建立第72-76页
        4.4.1 样本的获取第72-74页
        4.4.2 神经网络建立第74页
        4.4.3 参数评价第74-76页
    4.5 施工稳定性控制措施第76-78页
        4.5.1 洞内开挖及监控量测稳定性控制措施第76-77页
        4.5.2 爆破作业稳定性控制措施第77页
        4.5.3 地表沉降稳定性控制措施第77-78页
        4.5.4 拱架架立稳定性控制措施第78页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9-81页
    5.1 本文主要结论第79-80页
    5.2 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4-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动车组转向架关键部件参数检测及其安全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MMC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线融冰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