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1.5 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初中语文感知教学的相关概说 | 第16-20页 |
1.1 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1.1.1 感知 | 第16-17页 |
1.1.2 感知力 | 第17页 |
1.1.3 感知作文教学 | 第17页 |
1.2 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1.2.1 夸美纽斯直观教学理论 | 第17-18页 |
1.2.2 知觉心理学理论 | 第18页 |
1.2.3 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理论 | 第18-19页 |
1.3 现实意义 | 第19-20页 |
1.3.1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 第19页 |
1.3.2 有助于唤醒学生的自我生命感知意识 | 第19页 |
1.3.3 有助于培养学生认知世界和改造的能力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初中感知作文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归因分析 | 第20-38页 |
2.1 初中语文感知作文教学现状调查 | 第20-30页 |
2.1.1 调查的基本情况说明 | 第20-21页 |
2.1.2 调查对象及结果分析 | 第21-30页 |
2.2 当前初中语文感知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4页 |
2.2.1 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2.2.2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2.3 初中语文感知作文教学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4-38页 |
2.3.1 教师的感知训练理论体系不扎实 | 第34页 |
2.3.2 教师的感知训练操作收放欠火候 | 第34-35页 |
2.3.3 教师的感知训练指导手段不得法 | 第35页 |
2.3.4 教师的感知训练水平参差不齐 | 第35-36页 |
2.3.5 师生在感知训练后心意不相通 | 第36-37页 |
2.3.6 应试教育阻碍感知训练有效进行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初中语文感知作文教学的优化策略 | 第38-52页 |
3.1 完善感知内容 | 第38-45页 |
3.1.1 引导学生完成局部感知 | 第38-41页 |
3.1.2 促进学生进行整体感知 | 第41-45页 |
3.2 丰富感知形式 | 第45-46页 |
3.3 建立评价机制 | 第46-49页 |
3.3.1 转变评价方式 | 第46-48页 |
3.3.2 掌握评价流程 | 第48页 |
3.3.3 优化评价术语 | 第48-49页 |
3.4 提升教师素养 | 第49-52页 |
第四章 初中感知作文教学设计与实施案例——以周枫琳为例 | 第52-60页 |
4.1 如何理解感知作文 | 第52-53页 |
4.2 感知作文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第53-60页 |
结语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附录A 中学语文课堂结课现状调查问卷(教师版) | 第64-66页 |
附录B 中学语文课堂结课现状调查问卷(学生版)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