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绪论 | 第9-23页 |
(一)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三)研究的理论视角 | 第11-12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0-23页 |
一、什么是儿童话语 | 第23-29页 |
(一)儿童话语 | 第23-24页 |
(二)不同视角下的儿童及儿童话语 | 第24-26页 |
(三)儿童人类学视野中的儿童话语 | 第26-29页 |
二、课堂情境中儿童话语的表达 | 第29-44页 |
(一)儿童话语表达的结构性背景 | 第29-37页 |
(二)儿童话语表达的存在形式 | 第37-44页 |
三、课堂情境中儿童话语的生成性意义 | 第44-69页 |
(一)儿童话语的生成与“失真” | 第44-49页 |
(二)儿童话语表达中的权力规训 | 第49-61页 |
(三)课堂文化场域加速教师在儿童话语表达中的规训意识 | 第61-69页 |
四、缄默与言说:课堂情境中儿童话语的理想诉求 | 第69-73页 |
(一)课堂“返璞归真”,重构儿童话语表达的结构性空间 | 第69-70页 |
(二)教师角色“归位”,恢复文化自觉意识 | 第70-71页 |
(三)儿童身份“定位”,重塑儿童文化品性 | 第71-73页 |
结语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8-79页 |
后记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