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离异家庭初中生自卑对孤独感的影响:安全感和家庭忽视的作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引言第13-15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5-21页
    2.1 离异家庭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关研究第15-16页
    2.2 离异家庭子女孤独感的相关研究第16页
    2.3 基于自卑对孤独感影响的实证研究第16-17页
    2.4 基于自卑对孤独感的影响及其有关间接因素的实证研究第17-18页
    2.5 针对离异家庭初中生团体辅导的干预研究第18-19页
        2.5.1 团体辅导的功能第18页
        2.5.2 团体辅导对离异家庭初中生的干预研究第18-19页
    2.6 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第19-21页
第3章 问题提出第21-26页
    3.1 问题提出第21页
    3.2 研究意义第21-22页
        3.2.1 理论意义第21-22页
        3.2.2 现实意义第22页
    3.3 研究的问题第22页
        3.3.1 研究目标第22页
        3.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2页
    3.4 研究假设第22-23页
        3.4.1 质性研究假设第22页
        3.4.2 量化研究假设第22-23页
        3.4.3 干预研究假设第23页
    3.5 研究思路第23-25页
    3.6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25-26页
第4章 离异家庭初中生自卑与孤独感关系的质性研究第26-32页
    4.1 研究目的第26页
    4.2 研究假设第26页
    4.3 研究方法第26-27页
        4.3.1 被试第26-27页
        4.3.2 研究工具第27页
    4.4 研究结果第27-29页
        4.4.1 编码结果第27-29页
    4.5 讨论第29-32页
        4.5.1 离异家庭初中生中孤独感、自卑、不安全感和家庭忽视的相对普遍性第29-30页
        4.5.2 离异家庭初中生自卑、不安全感和孤独感的关系第30页
        4.5.3 家庭忽视对离异家庭初中生孤独感、自卑和不安全感的影响第30-32页
第5章 离异家庭初中生自卑与孤独感关系的量化研究第32-52页
    5.1 研究目的第32页
    5.2 研究假设第32页
    5.3 研究方法第32-34页
        5.3.1 被试第32-33页
        5.3.2 研究工具第33-34页
        5.3.3 数据分析第34页
    5.4 研究结果第34-42页
        5.4.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第34页
        5.4.2 各个人口学变量描述统计第34页
        5.4.3 离异家庭与正常家庭初中生在各心理因素上的差异第34-36页
        5.4.4 离异家庭初中生各心理因素情况的性别差异第36-37页
        5.4.5 离异家庭初中生各心理因素情况在是否住校上的差异第37-38页
        5.4.6 离异家庭初中生各心理因素情况在年级上的差异第38-40页
        5.4.7 离异家庭初中生各心理因素情况在是否独生上的差异第40-42页
    5.5 自卑、安全感、孤独感和家庭忽视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第42页
    5.6 自卑、安全感影响孤独感的间接效果模型第42-52页
        5.6.1 自卑、安全感影响孤独感的间接效果模型:不同家庭情况的差异第44-45页
        5.6.2 自卑与孤独感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第45-49页
        5.6.3 自卑与孤独感的关系:有中介的调节模型检验第49-52页
第6章 针对离异家庭初中生孤独感的团体干预研究第52-62页
    6.1 研究目的第52页
    6.2 研究假设第52页
    6.3 被试选取第52页
    6.4 研究设计第52-53页
        6.4.1 团体辅导的主要方式第52-53页
    6.5 团体辅导方案第53-54页
        6.5.1 总目标第53页
        6.5.2 活动方案第53-54页
    6.6 辅导过程第54-55页
    6.7 数据分析第55页
    6.8 研究结果第55-59页
        6.8.1 实验组、对照组各心理因素的前测差异比较第55-56页
        6.8.2 实验组、对照组各心理因素的后测差异比较第56-57页
        6.8.3 实验组前测、中测和后测各心理因素的差异比较第57-58页
        6.8.4 控制组前测和后测各心理因素的差异比较第58-59页
    6.9 效果评估第59-62页
        6.9.1 课堂记录第59-60页
        6.9.2 成员反馈第60-62页
第7章 总讨论第62-72页
    7.1 不同家庭情况初中生各心理因素的差异分析第62-65页
        7.1.1 离异家庭初中生与正常家庭初中生在各心理因素上的差异分析第62-64页
        7.1.2 离异家庭初中生各心理因素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第64-65页
    7.2 初中生自卑、安全感、孤独感和家庭忽视之间的关系讨论第65-68页
        7.2.1 自卑、安全感、孤独感和家庭忽视之间的相关分析第65-66页
        7.2.2 自卑、安全感影响孤独感的间接效果模型分析第66页
        7.2.3 自卑、安全感影响孤独感的间接效果模型:不同家庭情况的差异分析第66-67页
        7.2.4 自卑与孤独感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作用分析第67-68页
    7.3 离异家庭初中生孤独感的团体辅导研究第68-70页
        7.3.1 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后测各心理因素的横向比较结果分析第68-69页
        7.3.2 实验组前测、中测和后测各心理因素的纵向比较结果分析第69页
        7.3.3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69-70页
    7.4 建议第70-72页
        7.4.1 给父母的建议第70页
        7.4.2 给离异家庭学生的建议第70-71页
        7.4.3 给学校老师的建议第71-72页
第8章 结论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附录第77-96页
致谢第96-9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内隐无聊倾向问题研究
下一篇:农村特岗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河北省M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