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师幼互动行为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一) 对师幼互动基本概念的研究 | 第10-11页 |
(二) 对师幼互动类型及模式的研究 | 第11-12页 |
(三) 对师幼互动性质及特征的研究 | 第12-13页 |
(四) 对师幼互动功能及意义的研究 | 第13-14页 |
(五) 对师幼互动主题内容的研究 | 第14-15页 |
(六) 对师幼互动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5-16页 |
(七) 对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研究 | 第16-21页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21-25页 |
一、 研究问题 | 第21页 |
二、 研究对象 | 第21-22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四、 研究过程 | 第22-25页 |
第三章 持续师幼互动存在的基础 | 第25-33页 |
一、 个体社会化的民主教育环境 | 第25-29页 |
(一) 创设民主教育环境的前提 | 第26-27页 |
(二) 创设民主教育环境的过程 | 第27-29页 |
二、 问题解决的知识建构学习观 | 第29-33页 |
(一) 问题解决和知识建构的前提 | 第30-31页 |
(二) 解决问题和建构知识的原因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持续师幼互动概念的界定与事件判定 | 第33-41页 |
一、 持续师幼互动的概念界定 | 第33-37页 |
(一) 持续的界定 | 第33页 |
(二) 师幼互动的定义 | 第33-34页 |
(三) 持续师幼互动的定义 | 第34-37页 |
二、 持续师幼互动事件的判定 | 第37-41页 |
(一) 判定标准“时间长” | 第38-39页 |
(二) “时间长”的内在原因 | 第39-41页 |
第五章 持续师幼互动的特征及过程分析 | 第41-51页 |
一、 持续师幼互动行为事件的特征分析 | 第41-47页 |
(一) 外显特征 | 第42-44页 |
(二) 内在特征 | 第44-46页 |
(三) 总体分析 | 第46-47页 |
二、 持续师幼互动的过程分析 | 第47-51页 |
(一) 持续师幼互动流程图 | 第49页 |
(二) 持续师幼互动形式 | 第49-51页 |
第六章 研究者的反思与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