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线路交通安全设施论文

交通指路标志的极限信息量与最大前置距离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第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研究现状与评述第11-15页
        1.3.1 眼动实验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2 短期记忆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3 交通指路标志视认性研究现状第13-15页
    1.4 研究内容技术及路线第15-18页
        1.4.1 研究内容第15-17页
        1.4.2 技术路线第17-18页
第2章 交通指路标志视认性理论基础第18-27页
    2.1 驾驶员视觉工作原理第18-21页
        2.1.1 驾驶员信息识别原理第18-19页
        2.1.2 驾驶员视觉产生机理分析第19-21页
    2.2 眼动实验研究相关参数第21-22页
    2.3 短期记忆相关理论第22-23页
        2.3.1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第22页
        2.3.2 短期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第22-23页
    2.3 数据分析方法第23页
    2.4 交通指路标志设计与视频材料制作第23-27页
        2.4.1 交通指路标志图片设计第23-24页
        2.4.2 交通指路标志视频材料第24-27页
第3章 基于文字信息量的e-prime实验第27-37页
    3.1 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案第27-29页
        3.1.1 实验目的第27页
        3.1.2 实验方案第27-29页
    3.2 实验名词解释第29-30页
    3.3 实验流程第30-31页
    3.4 实验数据分析第31-36页
        3.4.1 路名字数对交通指路标志搜索时间的影响第31-33页
        3.4.2 路名条数对交通指路标志搜索时间的影响第33页
        3.4.3 路名字数和路名条数的对比分析第33-36页
    3.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4章 基于文字信息量的眼动实验第37-49页
    4.1 实验目的与实验方案第37-39页
        4.1.1 实验目的第37页
        4.1.2 实验方案第37-39页
    4.2 实验数据分析第39-46页
        4.2.1 极限信息量的讨论第39-43页
        4.2.2 目标路名所在位置不同对搜索的影响第43-45页
        4.2.3 交通指路标志不同区域的搜索特征的讨论第45-46页
    4.3 反应时间数据与实验一的对比分析第46-47页
    4.4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5章 基于短期记忆的e-prime实验第49-58页
    5.1 实验目的与实验方案第49-52页
        5.1.1 实验目标第49页
        5.1.2 实验方案第49-51页
        5.1.3 实验名词解释第51-52页
    5.2 实验数据分析第52-57页
        5.2.1 实验结果的描述性统计第52-53页
        5.2.2 实验结果的方差分析第53-55页
        5.2.3 不同间隔时间的正确率分析第55页
        5.2.4 交通指路标志最大前置距离的确定第55-57页
    5.3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结论第58-60页
致谢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附录第65-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桥焊接细节残余应力分析及疲劳性能评估
下一篇:人道救援物流最后一公里运输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