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齿轮箱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疲劳寿命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3 车轮失圆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19-34页 |
2.1 齿轮传动系统建模 | 第19-27页 |
2.1.1 改进的弯-扭-轴-摆耦合振动模型 | 第19-23页 |
2.1.2 齿轮啮合的激励 | 第23-25页 |
2.1.3 齿轮传动系统建模仿真基础 | 第25-27页 |
2.1.4 高速列车齿轮传动系统模型 | 第27页 |
2.2 齿轮箱体建模 | 第27-30页 |
2.2.1 有限元分析理论 | 第28-29页 |
2.2.2 高速列车齿轮箱体模型 | 第29-30页 |
2.3 整车动力学建模 | 第30-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车轮失圆 | 第34-42页 |
3.1 车轮失圆建模方法 | 第34-35页 |
3.2 车轮扁疤 | 第35-37页 |
3.2.1 车轮扁疤概况 | 第35页 |
3.2.2 车轮扁疤计算模型 | 第35-37页 |
3.3 车轮多边形 | 第37-41页 |
3.3.1 车轮多边形概况 | 第37-38页 |
3.3.2 车轮多边形的检测与统计规律 | 第38-39页 |
3.3.3 车轮多边形演变规律 | 第39-40页 |
3.3.4 车轮多边形计算模型 | 第40-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分析 | 第42-50页 |
4.1 动态传递误差 | 第42-45页 |
4.1.1 车轮多边形对动态传递误差的影响 | 第42-44页 |
4.1.2 车轮扁疤动态传递误差的影响 | 第44-45页 |
4.2 啮合刚度 | 第45-47页 |
4.3 接触应力 | 第47-49页 |
4.3.1 车轮多边形对最大接触应力的影响 | 第47-48页 |
4.3.2 车轮扁疤对最大接触应力的影响 | 第48-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齿轮箱体的动态响应分析 | 第50-68页 |
5.1 齿轮箱体模态分析 | 第50-55页 |
5.2 试验分析 | 第55-59页 |
5.2.1 线路试验 | 第55-56页 |
5.2.2 台架试验 | 第56-59页 |
5.3 车轮多边形对齿轮箱体动态响应的影响 | 第59-64页 |
5.3.1 振动加速度分析 | 第59-61页 |
5.3.2 动应力分析 | 第61-64页 |
5.4 车轮扁疤对齿轮箱体动态响应的影响 | 第64-67页 |
5.4.1 振动加速度分析 | 第64-66页 |
5.4.2 动应力分析 | 第66-6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齿轮箱体疲劳寿命分析与预测 | 第68-79页 |
6.1 疲劳寿命分析理论方法 | 第68-74页 |
6.1.1 AlSi_7Mg_(0.3)材料的P-S-N曲线 | 第68-71页 |
6.1.2 Miner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 第71-72页 |
6.1.3 载荷循环计数法 | 第72-74页 |
6.2 齿轮箱体疲劳寿命分析 | 第74-78页 |
6.2.1 齿轮箱体疲劳寿命结果 | 第74-77页 |
6.2.2 寿命预测曲线的拟合 | 第77-78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