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列车再生制动失效及解决方案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高速列车再生制动技术应用现状 | 第12-14页 |
1.2.2 高速列车再生制动失效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第2章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与列车制动系统 | 第17-30页 |
2.1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数学模型 | 第17-27页 |
2.1.1 外部电力系统模型 | 第17-18页 |
2.1.2 牵引变电所模型 | 第18-22页 |
2.1.3 牵引网链式网络模型 | 第22-27页 |
2.2 高速列车复合制动系统 | 第27-28页 |
2.3 高速列车再生制动原理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高速列车再生制动失效理论分析 | 第30-49页 |
3.1 再生制动对牵引变压器电压的影响 | 第30-35页 |
3.1.1 牵引变压器通用等效模型 | 第30-32页 |
3.1.2 考虑再生制动工况的牵引变压器电压分析 | 第32-35页 |
3.2 再生制动对牵引网电压的影响 | 第35-42页 |
3.2.1 考虑再生制动工况的牵引网电压分析 | 第35-36页 |
3.2.2 牵引网电压损失计算 | 第36-42页 |
3.3 高速列车再生制动失效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44页 |
3.3.1 列车再生制动功率 | 第42页 |
3.3.2 列车功率因数 | 第42-43页 |
3.3.3 牵引网等效阻抗 | 第43-44页 |
3.3.4 高速列车运行组织方式 | 第44页 |
3.3.5 外部电力系统电压质量 | 第44页 |
3.4 高速列车再生制动失效解决方案研究 | 第44-48页 |
3.4.1 选择合理的牵引网供电方式 | 第44页 |
3.4.2 并联感性补偿装置 | 第44-45页 |
3.4.3 增设加强导线 | 第45-46页 |
3.4.4 采用组合式同相供电系统 | 第46-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仿真模型 | 第49-63页 |
4.1 高速列车运行过程受力分析 | 第49-53页 |
4.1.1 高速列车牵引特性 | 第49-50页 |
4.1.2 高速列车基本运行阻力 | 第50页 |
4.1.3 高速列车附加阻力 | 第50-51页 |
4.1.4 高速列车制动特性 | 第51-52页 |
4.1.5 高速列车再生制动力计算 | 第52-53页 |
4.1.6 高速列车功率计算 | 第53页 |
4.2 高速列车牵引负荷过程计算 | 第53-56页 |
4.2.1 加速运行阶段 | 第54-55页 |
4.2.2 恒速运行阶段 | 第55页 |
4.2.3 减速运行阶段 | 第55-56页 |
4.3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潮流计算 | 第56-58页 |
4.4 考虑再生制动的牵引供电系统仿真分析 | 第58-62页 |
4.4.1 基本参数 | 第58-61页 |
4.4.2 仿真分析 | 第61-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高速列车再生制动失效解决方案仿真分析 | 第63-75页 |
5.1 不同牵引网供电方式仿真分析 | 第63-66页 |
5.1.1 静态仿真分析 | 第63-66页 |
5.1.2 动态仿真分析 | 第66页 |
5.2 并联感性补偿装置仿真分析 | 第66-69页 |
5.2.1 静态仿真分析 | 第66-68页 |
5.2.2 动态仿真分析 | 第68-69页 |
5.3 增设加强线仿真分析 | 第69-71页 |
5.3.1 静态仿真分析 | 第69-70页 |
5.3.2 动态仿真分析 | 第70-71页 |
5.4 采用组合式同相供电系统仿真分析 | 第71-73页 |
5.4.1 静态仿真分析 | 第71-72页 |
5.4.2 动态仿真分析 | 第72-73页 |
5.5 解决方案比较分析 | 第73-7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