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红外隐身的原理 | 第8-11页 |
1.1.1 红外线的概念 | 第8-9页 |
1.1.2 红外线发射原理 | 第9-10页 |
1.1.3 红外隐身的原理 | 第10-11页 |
1.2 发射率的定义、分类及其影响因素 | 第11-13页 |
1.2.1 发射率的定义 | 第11-12页 |
1.2.2 发射率的分类 | 第12页 |
1.2.3 发射率的影响因素 | 第12-13页 |
1.3 低红外发射率涂层的组成 | 第13-14页 |
1.3.1 颜填料 | 第13-14页 |
1.3.2 粘合剂的选择 | 第14页 |
1.4 红外吸收与辐射机理 | 第14-18页 |
1.4.1 电子跃迁机制 | 第14-15页 |
1.4.2 晶格振动机制 | 第15-16页 |
1.4.3 粒子散射原理 | 第16-17页 |
1.4.4 半导体材料的吸收机制 | 第17-18页 |
1.5 红外隐身涂料的研究现状 | 第18页 |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材料的表征和制备 | 第20-28页 |
2.1 所用的材料 | 第20页 |
2.2 材料的表征 | 第20-22页 |
2.2.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0-21页 |
2.2.2 扫面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21页 |
2.2.3 紫外-可见光(UV-Vis)吸收光谱 | 第21-22页 |
2.2.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22页 |
2.2.5 红外发射率分析 | 第22页 |
2.3 材料的制备 | 第22-28页 |
2.3.1 固相烧结法 | 第22-23页 |
2.3.2 溶胶-凝胶法(Sol-gel) | 第23-24页 |
2.3.3 水热法 | 第24页 |
2.3.4 沉淀法 | 第24-25页 |
2.3.5 溶胶凝胶-固相法 | 第25-28页 |
第三章 不同形貌氧化锌粉体的制备和红外发射率 | 第28-36页 |
3.1 ZnO的基本结构 | 第28-29页 |
3.2 不同形貌ZnO粉体的制备 | 第29-30页 |
3.2.1 化学沉淀法制备ZnO粉体 | 第29页 |
3.2.2 溶胶-凝胶法制备ZnO粉体 | 第29页 |
3.2.3 水热法制备ZnO粉体 | 第29-30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0-34页 |
3.3.1 所得样品的XRD分析 | 第30页 |
3.3.2 所得样品的SEM分析 | 第30-31页 |
3.3.3 所得样品的EDS分析 | 第31-32页 |
3.3.4 ZnO粉体的生长机理分析 | 第32-33页 |
3.3.5 红外发射率分析 | 第33-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四章 碱金属(p型)掺杂ZnO粉体的制备及红外发射率 | 第36-44页 |
4.1 p型掺杂 | 第36页 |
4.2 固相法合成Li、Na、K掺杂ZnO粉体 | 第36-37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7-42页 |
4.3.1 不同掺杂剂的影响 | 第37-41页 |
4.3.2 不同保温时间的影响 | 第41-4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五章 Co(n型)掺杂ZnO粉体的制备和红外发射率 | 第44-58页 |
5.1 ZnO的n型掺杂 | 第44页 |
5.2 Co掺杂ZnO粉体的制备 | 第44-45页 |
5.2.1 Sol-gel法 | 第44页 |
5.2.2 Sol-gel-固相法 | 第44-45页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5-56页 |
5.3.1 XPS分析 | 第45-46页 |
5.3.2 XRD分析 | 第46-48页 |
5.3.3 SEM和EDS分析 | 第48-53页 |
5.3.4 UV-Vis吸收光谱分析 | 第53-54页 |
5.3.5 红外发射率分析 | 第54-5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六章 Co-Mn(n型)共掺杂ZnO粉体的制备和红外发射率 | 第58-64页 |
6.1 Co-Mn掺杂ZnO粉体的制备 | 第58页 |
6.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8-62页 |
6.2.1 XPS分析 | 第58-59页 |
6.2.2 XRD分析 | 第59-60页 |
6.2.3 SEM和EDS分析 | 第60-62页 |
6.2.4 红外发射率分析 | 第62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七章 总结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