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的缘由 | 第10-11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1.2.1 国内外对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学的研究 | 第11-15页 |
1.2.2 国内外对教学设计的研究 | 第15-18页 |
1.3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8-19页 |
1.4 概念界定 | 第19-26页 |
第二章 教育理论新发展对物理教学设计的要求 | 第26-36页 |
2.1 最近发展区理论对物理教学设计的要求 | 第26-27页 |
2.1.1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一般内容 | 第26页 |
2.1.2 对物理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 | 第26-27页 |
2.2 教学设计理论发展对物理教学设计的启示 | 第27-31页 |
2.2.1 行为主义理论的强化思想 | 第27-28页 |
2.2.2 认知主义理论的学科结构思想 | 第28-30页 |
2.2.3 建构主义理论的以学生为主的思想 | 第30-31页 |
2.3 观念转变理论对物理教学设计的启示 | 第31-33页 |
2.3.1 观念转变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31-32页 |
2.3.2 观念转变理论对物理教学设计的启示 | 第32-33页 |
2.4 “互联网+”背景下对物理教学的技术支持 | 第33-36页 |
第三章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的现状 | 第36-54页 |
3.1 对初中教师的调查及分析 | 第36-43页 |
3.1.1 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的设计 | 第36-37页 |
3.1.2 调查对象的选取 | 第37页 |
3.1.3 调查的实施与数据收集 | 第37-38页 |
3.1.4 调查数据的分析与结论 | 第38-43页 |
3.2 对初中学生的调查及分析 | 第43-49页 |
3.2.1 利用调查问卷对初中学生的调查及分析 | 第43-47页 |
3.2.2 利用访谈对初中学生的调查及分析 | 第47-48页 |
3.2.3 对初中学生的调查总结 | 第48-49页 |
3.3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 | 第49-54页 |
第四章 “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的策略 | 第54-62页 |
4.1 “互联网+”背景下教学设计的个性化特征 | 第54-56页 |
4.2 教学准备策略 | 第56-58页 |
4.3 教学实施策略 | 第58-60页 |
4.3.1 利用互联网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 第58-59页 |
4.3.2 借助翻转课堂明晰任务清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 第59页 |
4.3.3 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强化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第59-60页 |
4.4 教学评价策略 | 第60-62页 |
第五章 “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 | 第62-74页 |
5.1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学设计 | 第62-66页 |
5.2 《升华与凝华》的教学设计 | 第66-71页 |
5.3 教学设计实施效果检测 | 第71-74页 |
反思与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附录1 | 第79-87页 |
附录2 | 第87-89页 |
附录3 | 第89-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