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一)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 第10-11页 |
(二)中学生物学学科的属性 | 第11页 |
(三)学生个体发展的特点 | 第11-12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一)苏霍姆林斯基教师理念的研究 | 第12-14页 |
(二)苏霍姆林斯基“天才生物教师”理念的研究 | 第14页 |
(三)生物学教学设计的研究 | 第14-15页 |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5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5页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5-17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苏霍姆林斯基“天才生物教师”理念概述 | 第17-21页 |
一、“天才生物教师”理念的提出背景 | 第17页 |
二、“天才生物教师”的基本含义 | 第17-18页 |
三、“天才生物教师”理念的教育意义 | 第18-21页 |
(一)有利于爱和相信学生 | 第18-19页 |
(二)有利于兴趣教学 | 第19页 |
(三)有利于实践教学 | 第19页 |
(四)有利于探究性学习 | 第19页 |
(五)有利于全面和谐教育 | 第19-21页 |
第三章 苏霍姆林斯基“天才生物教师”理念贯彻程序 | 第21-28页 |
一、学习者分析 | 第21-22页 |
(一)认知特征的分析 | 第21-22页 |
(二)初始能力的分析 | 第22页 |
(三)学习需要的分析 | 第22页 |
二、学习内容分析 | 第22-23页 |
三、教学目标确定 | 第23-24页 |
(一)认知领域教学目标的确定 | 第23页 |
(二)情感领域教学目标的确定 | 第23页 |
(三)动作技能领域教学目标的确定 | 第23-24页 |
四、教学策略制定 | 第24-26页 |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 | 第24-25页 |
(二)教学媒体的选择 | 第25页 |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 第25-26页 |
五、教学设计成果评价 | 第26-28页 |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 第26-27页 |
(二)评价方法多样化 | 第27页 |
(三)评价客体广泛化 | 第27-28页 |
第四章 苏霍姆林斯基“天才生物教师”理念教学设计案例 | 第28-42页 |
一、新授课的教学设计案例 | 第28-32页 |
二、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案例 | 第32-36页 |
三、实验课的教学设计案例 | 第36-39页 |
四、活动课的教学设计案例 | 第39-42页 |
第五章 苏霍姆林斯基“天才生物教师”理念实施评价 | 第42-46页 |
一、自我评价 | 第42页 |
二、教师评价 | 第42-43页 |
三、学生评价 | 第43-45页 |
四、小结 | 第45-46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46-47页 |
一、基本结论 | 第46页 |
二、研究不足 | 第46页 |
三、研究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 | 第49-55页 |
附录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方案 | 第49-51页 |
附录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及评价 | 第51-52页 |
附录三教学设计案例实施前教师访谈提纲 | 第52-53页 |
附录四教学设计案例实施后教师访谈提纲 | 第53-54页 |
附录五教学设计案例实施后学生评价表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