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6-9页 |
术语及符号说明 | 第9-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7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0-15页 |
一、 教育改革对课改提出的要求 | 第10-12页 |
二、 昆明市第 24 中学实施课改的需要 | 第12-15页 |
第二节 研究的对象、目的和意义 | 第15-17页 |
一、 研究的对象 | 第15-16页 |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7-25页 |
第一节 自主学习的研究 | 第17-20页 |
一、 自主学习的概念 | 第17-18页 |
二、 自主学习的特征 | 第18-19页 |
三、 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 第19-20页 |
四、 我国在自主学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0页 |
第二节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 第20-25页 |
一、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构建 | 第20-21页 |
二、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价值 | 第21-22页 |
三、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优势 | 第22-25页 |
第三章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昆明市第 24 中学应用的实效分析 | 第25-49页 |
第一节 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导学案的现状调查 | 第25-35页 |
一、 研究调查的对象 | 第25页 |
二、 研究变量的界定 | 第25页 |
三、 实践研究过程 | 第25-35页 |
第二节 利用“学案导学”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5-49页 |
一、 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5-44页 |
二、 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4-48页 |
三、 学校师生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的评价 | 第48-49页 |
第四章 昆明第 24 中学提高“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用实效的措施 | 第49-70页 |
第一节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编制导学案 | 第49-58页 |
一、 做好学情调查,“备”好学生 | 第49-51页 |
二、 设定准确并可操作的学习目标 | 第51-52页 |
三、 学习目标中重视学生的学习情感 | 第52-53页 |
四、 分层设计注重学生的差异性 | 第53-56页 |
五、 强化课堂训练 | 第56-58页 |
第二节 重视教师在课堂中“导学”的作用 | 第58-63页 |
一、 对学生要有具体的学法指导 | 第58-59页 |
二、 要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指导 | 第59-61页 |
三、 要重视课堂生成 | 第61-62页 |
四、 要关注课堂训练和学生学习后的反馈 | 第62-63页 |
第三节 教师应结合导学案因材施教 | 第63-66页 |
一、 教师要从生命角度关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 第63-64页 |
二、 教师要对导学案进行个人复备 | 第64页 |
三、 教师要处理好教材与导学案的关系 | 第64-65页 |
四、 教师要明确导学案是课堂中导与学的载体,不是练习题 | 第65-66页 |
第四节 初中语文课堂运用“学案导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教学实例 | 第66-70页 |
一、 导学案的结构 | 第66页 |
二、 学案导学模式的教学过程 | 第66-7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附录 | 第73-84页 |
附录A 初中生语文学习自主性测评问卷 | 第73-75页 |
附录 B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 第75-78页 |
附录 C 《黄鹤楼》(阎伯理)导学案 | 第78-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