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留学生常用词“上”的习得研究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8页
    第一节 选题缘由第8页
    第二节 研究对象第8页
    第三节 材料来源第8-9页
    第四节 研究意义第9页
    第五节 研究方法和路线第9页
    第六节 研究动态第9-11页
    第七节 研究现状第11-18页
        一、 关于“上”及相关词语的本体研究第11-15页
        二、 关于第二语言习得与偏误分析的研究第15-18页
第二章 基于辞书的“上”的义项分析第18-30页
    第一节 主要辞书中“上”的义项第18-25页
        一、 《古代汉语词典》中“上”的释义第18-19页
        二、 《现代汉语词典》中“上”的释义第19-20页
        三、 《新华字典》中“上”的释义第20-21页
        四、 《汉语大字典》(电子版)中“上”的释义第21-22页
        五、 《辞海》中“上”的释义第22-23页
        六、 《现代汉语八百词》中“上”的释义第23-25页
    第二节 辞书中“上”义项综合比较第25-30页
        一、 辞书中“上”的义项比较第25-28页
        二、 比较辞书释义得出的“上”的义项综合第28-30页
第三章 不同阶段留学生对“上”词各义项的习得调查及统计第30-52页
    第一节 问卷调查目的第30页
    第二节 问卷调查对象、遵循原则、具体内容及实施步骤方法第30-33页
        一、 问卷调查对象第30-32页
        二、 设计问卷调查遵循的原则第32页
        三、 问卷具体内容第32-33页
        四、 实施步骤方法第33页
    第三节 初级阶段对“上”词各义项的习得调查与统计第33-38页
        一、 第一大题连线题习得调查与统计第33-34页
        二、 第二大题填空题习得调查与统计第34-35页
        三、 第三大题选择题习得调查与统计第35-36页
        四、 第四大题造句题习得调查与统计第36-38页
    第四节 中级阶段对“上”词各义项的习得调查与统计第38-43页
        一、 第一大题连线题习得调查与统计第38-39页
        二、 第二大题填空题习得调查与统计第39-40页
        三、 第三大题选择题习得调查与统计第40-41页
        四、 第四大题造句题习得调查与统计第41-43页
    第五节 高级阶段对“上”词各义项的习得调查与统计第43-47页
        一、 第一大题连线题习得调查与统计第43-44页
        二、 第二大题填空题习得调查与统计第44-45页
        三、 第三大题选择题习得调查与统计第45-46页
        四、 第四大题造句题习得调查与统计第46-47页
    第六节 不同阶段对“上”词各义项的习得统计对比分析第47-52页
        一、 第一大题连线题习得统计对比分析第47-48页
        二、 第二大题填空题习得统计对比分析第48-49页
        三、 第三大题选择题习得统计对比分析第49-50页
        四、 第四大题造句题习得统计对比分析第50-52页
第四章 不同阶段留学生对“上”词各义项的习得分析第52-84页
    第一节 初级阶段的分析第52-68页
        一、 语义层面第52-56页
        二、 语法层面第56-68页
        三、 语用层面第68页
    第二节 中级阶段的分析第68-77页
        一、 语义层面第68-72页
        二、 语法层面第72-76页
        三、 语用层面第76-77页
    第三节 高级阶段的分析第77-82页
        一、 语义层面第77-79页
        二、 语法层面第79-82页
        三、 语用层面第82页
    第四节 偏误原因分析第82-84页
        一、 母语负迁移第82-83页
        二、 目的语知识的干扰第83页
        三、 语言习得的客观环境第83-84页
第五章 如何教“上”第84-91页
    一、 方位词第85-88页
    二、 趋向动词第88-90页
    三、 成语第90-91页
第六章 结语第91-93页
    第一节 本文研究内容第91页
    第二节 本文的不足之处及还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第91-93页
        一、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91-92页
        二、 本文还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5页
附录A 调查问卷第95-96页
附录B 问卷调查对象信息第96-10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第100-101页
致谢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闽语三亚话音系研究
下一篇:溪山未曾不变--论加里·斯奈德的山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