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作曲理论论文

舒曼《幻想曲集》(op.12)音乐研究及对后世钢琴小品创作的影响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10页
绪论第10-13页
    一、研究现状和意义第10-11页
    二、研究综述第11-13页
第一章 舒曼和他的钢琴小品《幻想曲集》(op.12)第13-24页
    1.1 舒曼的成长环境第13-16页
    1.2 舒曼钢琴小品《幻想曲集》(op.12)第16-18页
        1.2.1 幻想曲的形成与发展第16-17页
        1.2.2 《幻想曲集》(op.12)创作背景第17-18页
    1.3 《幻想曲集》(op.12)八首小曲简介第18-24页
第二章 《幻想曲集》(op.12)钢琴小品的创作特征第24-41页
    2.1 旋律发展特性第24-27页
    2.2 节奏的变幻莫测第27-32页
        2.2.1 赫米奥拉节奏第27-29页
        2.2.2 切分和附点节奏第29-32页
    2.3 织体形态第32-33页
        2.3.1 卡农对位织体第32-33页
        2.3.2 蝴蝶织体第33页
    2.4 调性布局第33-35页
        2.4.1 以一个中心音展开体现其整体性第33-34页
        2.4.2 脱离了传统曲式的调性布局第34-35页
        2.4.3 受情感影响的突然“转调”第35页
    2.5 和声色彩第35-37页
        2.5.1 副属和弦第36页
        2.5.2 属七和弦第36-37页
        2.5.3 德国增六和弦第37页
    2.6 音乐形象对比第37-41页
        2.6.1 弗洛列斯坦第38页
        2.6.2 约瑟比乌斯第38-39页
        2.6.3 克拉拉第39-40页
        2.6.4 童话形象第40-41页
第三章 舒曼钢琴小品的独特魅力第41-52页
    3.1 影响舒曼钢琴小品创作的因素第41-46页
        3.1.1 舒曼标题音乐的文学思维第41-44页
        3.1.2 双重性格第44-46页
    3.2 舒曼钢琴小品的整体特征第46-52页
        3.2.1 结构的独创性第47-48页
        3.2.2 内容的文学性第48-50页
        3.2.3 手法的新颖性第50-52页
第四章 《幻想曲集》(op.12)对后世钢琴小品创作的影响第52-65页
    4.1 旋律发展特性第52-55页
    4.2 节奏特征第55-58页
        4.2.1 赫米奥拉节奏第55-56页
        4.2.2 切分节奏第56-57页
        4.2.3 交错节奏第57-58页
        4.2.4 弱起第58页
    4.3 织体形态第58-60页
        4.3.1 四声部复调织体第59页
        4.3.2 卡农织体第59-60页
    4.4 调性布局第60-62页
        4.4.1 脱离了传统曲式的调性布局第60-61页
        4.4.2 以小调的情绪特点体现其整体性第61页
        4.4.3 小品内部的调性转换第61-62页
    4.5 和声色彩第62-63页
        4.5.1 强调和声的功能联系第62页
        4.5.2 减七和弦的大量使用第62-63页
    4.6 音乐形象对比第63-65页
        4.6.1 随想曲第63-64页
        4.6.2 间奏曲第64-65页
结语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后记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探析勃拉姆斯艺术歌曲中的悲剧性
下一篇:高校舞龙运动队团队文化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