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基于体感的多端互动在线教育游戏设计开发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15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1 在线教育游戏的源起与发展第11-12页
        1.1.2 体感技术对教育游戏的有效支撑第12页
    1.2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 研究的意义第13页
    1.4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5 论文结构第14-15页
2 基于体感的多端互动在线教育游戏研究概述第15-23页
    2.1 基础理论概述第15-16页
        2.1.1 游戏设计维度-皮亚杰游戏化学习理论第15页
        2.1.2 游戏设计维度-游戏模型理论概述第15-16页
        2.1.3 教学设计维度-建构主义理论第16页
    2.2 国内外相关工作介绍第16-20页
        2.2.1 国内相关文献研究与应用现状第17-18页
        2.2.2 国外相关文献研究与应用现状第18-19页
        2.2.3 体感交互技术教育应用研究现状分析第19-20页
    2.3 体感交互设备第20-22页
        2.3.1 Leap Motion第20页
        2.3.2 Kinect第20-21页
        2.3.3 Intel(?)RealSense第21-22页
    2.4 本章小结第22-23页
3 基于体感的多端互动在线教育游戏设计第23-33页
    3.1 需求分析第23-24页
    3.2 基于体感的多端互动在线教育游戏理论模型的提出第24-25页
    3.3 游戏内容设计第25-29页
        3.3.1 故事情节设定与角色设计第25-26页
        3.3.2 游戏任务设计与游戏规则的设定第26-28页
        3.3.3 游戏互动流程设计第28-29页
    3.4 教学内容设计第29-32页
        3.4.1 教学目标制定第29-30页
        3.4.2 教学内容的选择第30-31页
        3.4.3 教学内容呈现方式设计第31-32页
    3.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4 关键技术实现第33-47页
    4.1 系统架构第33-34页
        4.1.1 系统架构第33页
        4.1.2 系统流程图第33-34页
    4.2 基于Kinect的体感控制实现第34-37页
        4.2.1 Kinect“悬停选择”进行功能导航第34-35页
        4.2.2 Kinect“空气鼠标”的游戏互动控制第35-36页
        4.2.3 游戏角色平滑跟随处理第36-37页
    4.3 通讯机制的实现第37-40页
        4.3.1 Kinect与网页通讯第38页
        4.3.2 多人游戏通讯实现第38-39页
        4.3.3 Kinect Web服务器设置第39-40页
    4.4 页面实现第40-42页
        4.4.1 首页导航界面第40-41页
        4.4.2 微课堂页面实现第41页
        4.4.3 海洋趣味百科第41-42页
    4.5 游戏实现第42-44页
        4.5.1 游戏界面实现第42-43页
        4.5.2 游戏机制的实现第43-44页
        4.5.3 多端互动(回调)实现第44页
    4.6 基于体感的在线游戏迭代式开发流程的提出第44-46页
    4.7 本章小结第46-47页
5 测试与评价第47-51页
    5.1 易用性测试第47-48页
        5.1.1 易用性测试第47页
        5.1.2 测试方法与数据收集第47-48页
        5.1.3 测试结果分析第48页
    5.2 基于体感的多端互动在线教育游戏评价第48-51页
6 总结和展望第51-53页
    6.1 总结第51页
    6.2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51-52页
    6.3 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项目及论文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应试教育思维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决策偏好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丘陵地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户肥料使用行为的影响研究--以江西省817户农户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