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9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9-2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1.3.3 创新点 | 第22-23页 |
2 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 第23-29页 |
2.1 国际化战略的基本概念 | 第23-24页 |
2.1.1 国际化战略的内涵 | 第23页 |
2.1.2 国际化战略的种类 | 第23页 |
2.1.3 国际化战略的模式 | 第23-24页 |
2.2 企业跨国并购概述 | 第24-27页 |
2.2.1 企业跨国并购的概念 | 第24页 |
2.2.2 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 | 第24-26页 |
2.2.3 企业跨国并购的基本类型 | 第26-27页 |
2.3 相关基础理论 | 第27-29页 |
2.3.1 规模经济理论 | 第27页 |
2.3.2 市场势力理论 | 第27-28页 |
2.3.3 交易费用理论 | 第28页 |
2.3.4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8-29页 |
3 我国家电行业跨国并购 | 第29-35页 |
3.1 我国家电行业的发展现状 | 第29-31页 |
3.1.1 我国家电制造业发展日益壮大 | 第29-30页 |
3.1.2 家电产品在中国本土市场趋于饱和 | 第30页 |
3.1.3 中国家电企业的海外出口面临挑战 | 第30-31页 |
3.2 我国家电企业跨国并购的特征 | 第31-33页 |
3.2.1 并购规模较小,参与者越来越多 | 第31-32页 |
3.2.2 并购方式以横向并购为主 | 第32页 |
3.2.3 跨国并购的对象改变 | 第32-33页 |
3.3 我国家电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问题 | 第33-35页 |
3.3.1 并购战略不明确 | 第33页 |
3.3.2 对并购目标缺乏足够的了解 | 第33-34页 |
3.3.3 缺乏熟悉跨国并购的国内中介机构 | 第34页 |
3.3.4 并购后面临着整合难题 | 第34-35页 |
4 青岛海尔跨国并购通用家电案例背景 | 第35-43页 |
4.1 并购背景 | 第35-37页 |
4.1.1 我国家电企业正在不断开拓海外市场 | 第35-37页 |
4.1.2 跨国并购是青岛海尔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手段 | 第37页 |
4.2 并购双方基本概况 | 第37-39页 |
4.2.1 并购公司--青岛海尔 | 第37-39页 |
4.2.2 被并购公司--通用家电 | 第39页 |
4.3 并购动因分析 | 第39-41页 |
4.3.1 市场动因 | 第39-40页 |
4.3.2 技术动因 | 第40-41页 |
4.3.3 战略动因 | 第41页 |
4.4 并购过程及结果 | 第41-43页 |
5 青岛海尔并购通用家电的绩效分析 | 第43-74页 |
5.1 短期资本市场绩效分析 | 第43-47页 |
5.1.1 并购前后股价变化情况 | 第43-44页 |
5.1.2 超额收益率及累计超额收益率的计算 | 第44-46页 |
5.1.3 短期绩效评价 | 第46-47页 |
5.2 基于综合评价计分法的长期绩效评价 | 第47-53页 |
5.2.1 各层面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47-51页 |
5.2.2 无量纲化处理 | 第51-52页 |
5.2.3 权重与计分规则的确定 | 第52-53页 |
5.3 综合评价计分法测算 | 第53-69页 |
5.3.1 各层面评价指标值的变动分析 | 第53-63页 |
5.3.2 各层面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 第63-66页 |
5.3.3 测算结果分析 | 第66-69页 |
5.4 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效果分析 | 第69-74页 |
5.4.1 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 第69-71页 |
5.4.2 增强了技术研发能力 | 第71-72页 |
5.4.3 提升了企业品牌价值 | 第72-73页 |
5.4.4 拓宽了海外营销渠道 | 第73-74页 |
6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74-7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4页 |
6.2 启示 | 第74-76页 |
6.2.1 明确跨国并购的战略目标 | 第74-75页 |
6.2.2 并购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 第75页 |
6.2.3 并购后加强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 | 第75-76页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