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税机制下的闭环供应链回收及再制造决策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 1.4 研究思路及章节安排 | 第13-14页 |
| 1.4.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 1.4.2 主要章节安排 | 第13-14页 |
| 1.5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 1.5.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1.5.2 论文主要创新之处 | 第15页 |
| 1.6 本章小结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7-23页 |
| 2.1 引言 | 第17页 |
| 2.2 低碳经济及碳税方面的研究 | 第17-19页 |
| 2.2.1 低碳经济方面的研究 | 第17-18页 |
| 2.2.2 碳税方面的研究 | 第18-19页 |
| 2.3 低碳环境下的制造企业决策方面的研究 | 第19-21页 |
| 2.3.1 低碳环境下的企业的微观决策方面的研究 | 第19-20页 |
| 2.3.2 回收再制造运作方面的研究 | 第20-21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碳税机制下的闭环供应链回收最优化决策 | 第23-45页 |
| 3.1 引言 | 第23-24页 |
| 3.2 模型描述及符号定义 | 第24-26页 |
| 3.2.1 模型描述 | 第24-25页 |
| 3.2.2 符号定义 | 第25页 |
| 3.2.3 模型假设 | 第25-26页 |
| 3.3 模型建立及求解 | 第26-34页 |
| 3.3.1 不进行回收再制造的情况 | 第26-27页 |
| 3.3.2 制造商回收模式(M模式) | 第27-29页 |
| 3.3.3 零售商回收模式(R模式) | 第29-32页 |
| 3.3.4 第三方回收模式(3P模式) | 第32-34页 |
| 3.4 结论比较 | 第34-37页 |
| 3.4.1 最优回收率 | 第34-35页 |
| 3.4.2 制造商回收和零售商回收 | 第35-36页 |
| 3.4.3 关于第三方回收 | 第36-37页 |
| 3.4.4 回收渠道的选择 | 第37页 |
| 3.5 实例计算和分析 | 第37-42页 |
| 3.5.1 碳排放水平系数对定价及利润的影响 | 第37-41页 |
| 3.5.2 回收率对定价及利润的影响 | 第41-42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5页 |
| 第四章 碳税机制下的制造和再制造竞争决策研究 | 第45-59页 |
| 4.1 引言 | 第45页 |
| 4.2 模型描述 | 第45-46页 |
| 4.3 符号定义及模型假设 | 第46-47页 |
| 4.3.1 符号定义 | 第46页 |
| 4.3.2 模型说明 | 第46-47页 |
| 4.4 模型建立 | 第47-51页 |
| 4.5 数值算例 | 第51-58页 |
| 4.5.1 碳排放水平系数对最优决策的影响 | 第52-54页 |
| 4.5.2 碳排放厌恶系数对最优决策的影响 | 第54-57页 |
| 4.5.3 碳减排系数对制造商利润的影响 | 第57-58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9-61页 |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59-60页 |
| 5.2 研究展望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成果 | 第67页 |